第109章 权力如刀定下亲事110(2/2)

作者:牛角的二师兄

开局救皇帝第109章 权力如刀定下亲事110

“他们不是东林余孽,便是阉党之残渣,这两派人皆非善类。” “他们与赵鹤天关系疏远,怎会真心为他设想?”</p>

“虽我们无法洞悉他们的真实意图,但显而易见,他们无意于赵鹤天的利益。”</p>

“因此,我们应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所支持的,我们不必反对,但也不应涉足其中,以免给陛下和赵鹤天带来困扰。”</p>

朱纯臣沉思片刻,觉得此言有理,便道:“那就将此事置之不理吧。”</p>

在满朝文武的热议声中,赵鹤天在秋季之后开始了他的行动。</p>

他找到朱由校,恭敬汇报:“启禀陛下,东南局势现已明朗。”</p>

“我们的商业计划也可逐步实施,商人们已答应供货。”</p>

“东南驻军,在几位指挥使的助力下,正整合当地力量。”</p>

“所有大明海商,要么归顺朝廷,向陛下献诚,陛下可赐予小官职;要么就让他们决一死战。”</p>

“相信不出三月,几乎所有大明海商都将投靠朝廷,除了郑芝龙外。”</p>

朱由校闻之大喜,说道:“既然如此,那接下来的事务将更为顺畅。如今最紧要的是尽快拓展我们的海上贸易。”</p>

“朝廷因连年征战,财政日益紧张,我们全赖这海上贸易了。”</p>

赵鹤天郑重其事地回应:“陛下放心,海上贸易所得之银,定将超乎陛下预期。”</p>

朱由校大笑:“我素知你才能出众,对你深信不疑。”</p>

随后,朱由校略带忧虑地说:“满朝文武都欲颂扬你的功绩,提议提升你的官职和爵位,你意下如何?”</p>

赵鹤天微笑回应:“树大招风,待风雨过后方显树木之坚韧。”</p>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p>

“海上作战的胜负,终究是要看毛文龙与那些指挥使的发挥如何,我不过是借着他们的势力而已。”赵鹤天如是说,言下之意,他的功劳可以进一步分给那几个指挥使。</p>

朱由校沉思片刻,说道:“既然你心中已有打算,朕也就放心了。朕就怕你心中有所顾忌。”</p>

赵鹤天摇了摇头,手捧茶杯,眼神明亮如星。</p>

朱由校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放心了。这件事就按照你的计划去办吧。”</p>

“按说,你的爵位倒是可以进一步提升,只是你再封那就是国公了。”</p>

“只是怕诸官不服,此赏节外生枝,难以为继,既然这样,不如待你日后立下更大的功劳,再给封为公爵,如何?”</p>

赵鹤天一拱手,表示理解。</p>

朱由校看了看赵鹤天,问道:“那个郑芝龙,我们应该如何处置?”</p>

赵鹤天回答道:“那郑芝龙的老巢在哪里,我们已经查清楚了。我们俘虏了那么多海盗,他那点底子都已经套出来了。”</p>

“这一次的战果十分丰盛,这是郑芝龙手下损失极大。”</p>

“他那一个手下的18个海贼头子,我们抓了12个,剩下的人有的已经战死了,有的跟着郑芝龙回去了,但是他手上数量连1/3都不够。”</p>

“看到朝廷的实力越来越强,恐怕离开他的人会越来越多。”</p>

“他如果最后能够剩下三五千人,那就算他命大,短期内是不敢跟朝廷对抗的了。”</p>

“但是这狗东西也使用多少有些本事,留着他倒也可以。”</p>

“只是要让他投靠朝廷,要看他自己愿不愿意吧,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搞海上贸易,像他这样的,咱们早晚能够逮住他。”</p>

朱由校这样一想说道:“既然这样,那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p>

“现在投靠过来的那些俘虏怎么办?”</p>

赵鹤天想一想,“这些人全部都是在海盗,比我们招募那些士兵的质量甚至更好。”</p>

“别看我们是打了胜仗,但是我们只要是靠那些火炮,士兵的质量是比不上他们的。”</p>

“我们可以将俘虏们全部打散,安插到几个卫所里面继续跟随我们作战,至于所有的军官,自然是全部挑出来关押。”</p>

“如果以后郑芝龙投靠过来了,这批人或许能用,如果郑芝龙不愿意投靠,这些人也绝对不能留着,全部除掉就是了。”</p>

朱由校一想,也是那么个道理。</p>

说着赵鹤天看着朱由校,脸上有几分为难说道:“陛下,现在有一个事情,得跟陛下您禀报警报。”</p>

朱由校一看赵鹤天脸上甚至有几分害羞的样子,马上就踩到说道:“那田尔耕想要跟你结亲,想把女儿嫁给你是吧?”</p>

赵鹤天苦笑了一下,这朱由校果然知道。</p>

朱由校说道:“那田尔耕已经跟朕说了这个事情,朕不反对。”</p>

“你也是锦衣卫的人,他也是锦衣卫的人,你们两个成亲,朕是赞成的,到时候朕再给你赐婚。”</p>

赵鹤天拱手之后,“那就谢过陛下了。”</p>

两位交谈已久,朱由校盛情留赵鹤天共进晚餐。随即,宫女与太监端上了一口鸳鸯火锅,赵鹤天心知肚明,这必是朱由校特地命人精心打造的。他之前不过是向朱由校随意提及过这个想法,未曾想朱由校竟真将其变为现实。</p>

他瞥见朱由校脸上的痤疮,“陛下,或许少食辛辣,对健康更为有益。”</p>

在明朝,辣椒已传入中国,尤其在西南地区广泛种植。作为皇帝的朱由校若想吃辣,自然轻而易举。</p>

朱由校闻言,淡然回应:“偶尔放纵,算不得事。”</p>

朱由校心思灵通,唯独难以抑制自己的欲望。</p>

赵鹤天轻叹一声,未再多言,毕竟吃辣虽令菊花承受些许苦楚,却不至于致命。</p>

朱由校又感慨道:“天气似乎一年比一年寒冷,食用辣椒能让身体感到温暖。”他望向窗外,感受到初秋的凉意,“今年的秋天来得格外早,气温也比往年更低,真不知冬日将如何严寒。”</p>

“大明若是持续这般寒冷,百姓的日子将越发艰难。令人担忧的是,他们该如何度过这个冬天?若此趋势继续,恐怕今年冻死的百姓会更多。”</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