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壁山传奇第一百三十八章、神峰岭的故事138
“魔鬼还会哭泣?”虎子哈哈大笑。 </p>
“这都是传说。但听我爷爷说,祖上曾经上过神峰岭,帮着总兵去凿路。” </p>
“凿路?”沈士弘十分好奇。 </p>
“是啊,听我爷爷说,神峰岭险峻,只有一个山坡可以上去,但那个炽岩山坡倾斜光滑,人走都困难,要想把东西扛上去,简直比登天还难!没有路,怎么把吃的、用的藏到岭上呢?所以,总兵就带着士兵和山民去凿那座炽岩山坡,修盘山路。” </p>
“两三百丈高,八九里长,怎么凿啊?要花费多少的人力钱力啊?”沈士弘愕然的问。 </p>
“那个时候,山里人心齐啊!不论是士兵还是山民,都听从总兵的,大伙信赖总兵、崇拜总兵,拥护他!他可是明朝的将领啊!只要有他在,大家就觉得还没有被灭国!同样,总兵也关心士兵、关心山民,与士兵、山民同甘共苦!”虎子姨父满脸的敬仰。 </p>
“好官,好官啊!现在寻不到这样的好官了。”包叔吧嗒着烟袋锅说。 </p>
“这条路不知道花了多少人力钱力,整整凿了三十多年才修好!在白炽炽的岩石坡上,硬凿了两米多宽的九道盘山路上到神峰岭的半山腰上。那里就是神峰岭的前峰山顶,马车可以把东西拉上去了。所以,神锋岭的上山路也叫九盘山。”虎子姨父神情凝重的说。 </p>
“了不起,了不起!这总兵目光炯远,心胸伟大,前人可敬可佩!”沈士弘由衷的说。 </p>
“自从通往神峰岭上的路修好后,那里就成了总兵他们最后坚守的营地,把盐巴、粮食、军火和矜贵的东西不断的往岭上的魔窟洞送。我爷爷说他也参与了往岭上送东西,但他们只送到九盘山上,后面一段都是明军自己搬。总兵死了之后,一直是他的后人继承这个位置,也学着祖上的做法行事。” </p>
“嗷——这么说神峰岭立山有几百年了?”沈士弘神色凝重。 </p>
“从修路到有人在山上把守算起,有几百年了。不过——神峰岭过去一直是藏东西的地方,没有真正的藏过兵、住过人,也不是土匪窝,江湖上也没人知道它。直到蟠龙镇的总兵府和清廷闹翻,神峰岭才在江湖上渐渐的出名了。” </p>
这野葡萄酒刚刚喝的时候酸酸的不怎么样,但喝着喝着就习惯了,入喉甘甜,回味悠长,葡萄香的味道很浓。沈士弘慢慢的喝上了瘾,端着酒碗像喝茶一样,不断的抿着品味。 </p>
“这个神峰岭怎么就成了土匪窝,成了土匪的名称了呢?”大壮端着酒碗一脸的迷惑。 </p>
“以前那里可不是土匪窝,也没有队伍住在上面。那里再怎么好,毕竟是山上,干什么都不方便,哪里有住在镇子里舒服啊?峙壁山的蟠龙峡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隘如磐石,没有人打的进来!当山外群雄争霸,大打出手,争地盘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葫芦大峡谷里却是一片的太平盛世。那个时候,外面是民不聊生,好多城镇成了群雄争抢的地方,今天城池被抢被烧,明天又建,可把老百姓折腾苦了!所以山外有钱人就带着钱财往葫芦大峡谷里跑,这里平安无事啊!没钱的百姓进不了山,为了逃避战乱,他们就凿通了葫芦口处的汇河边山岩壁,从那里跑进了大峡谷。蟠龙镇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兴旺起来的!镇子最鼎盛的时候,有两万多户人家,那屋子盖的都是青砖大瓦房,院子是又宽又阔。山里的人口多了,村子也多了,就连葫芦口的低洼地也开垦种庄稼。哎,可惜啊!有一年山里发洪水,把葫芦口的村子连人带屋全都冲到汇河里去了!从此,那里再也没人敢住了!哎,可惜,可惜啊!你们现在到蟠龙镇里去看看,镇子里虽然十屋九空,十铺九关,可那屋子、院子和街道的气势、派头还在!特别是城墙,比旻县、堇县的都高大厚实!”虎子姨父的表情十分的缅怀。 </p>
“既然从几百年前的总兵开始就往神峰岭上送东西,那上面一定储藏有大量的宝藏?”沈士弘既像是问,又像是自言自语。 </p>
虎子姨父端着酒碗喝了一大口,抹了一把嘴说:“有没有宝藏不知道,那都是传说,但上面粮食、盐巴和那些吃的、用的可是不少!听我爷爷说,光是用大木桶装的野猪油,就多的去了!他还帮着运过。至于说宝藏——我琢磨着上面有!” </p>
“为什么?”沈士弘急切的问。 </p>
“因为群雄纷争的时候,外面大乱,各路盗匪到处抢掠,什么好东西都被抢了。听说当时峙壁山周边所有的城县都被抢了,只剩下商城没有人敢去抢。当时商城的清廷总督大怒,要派兵进山清剿盗匪。蟠龙镇的总兵担心清军趁机派兵霸占峙壁山,就主动向商城总督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峙壁山里的内乱,消灭盗匪。他带了两千多人马,半年之内横扫峙壁山,把那些鸡鸣狗盗全收拾了,那些大的豪强也全部归顺了。听说大军班师回山的时候,拉回来的东西有好几百辆马车!你们想想看,他们的仗能白打吗?我琢磨着把那些盗匪和豪强们抢来的财宝都运回来了。”虎子姨父满脸非常有深意的说。 </p>
“外面传说,神峰岭上藏有两广总督送给慈禧老佛爷的生辰纲——南海红珊瑚!姨父听说过这事吗?”沈士弘慢慢抿着碗里的野葡萄酒,凝眉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