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815(1/2)

作者:佚名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第815章815

夏完淳躬身施礼来到夏允彝身边低声解释起来。</p>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复杂,但是也不简单。</p>

东厂提督王之心开矿的地方叫大东村,大东村部分村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徐一范的徐府。</p>

土地投献给徐府后,徐府和百姓双赢。</p>

徐府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可以收租。</p>

百姓拥有土地的经营权,比自己的地收成多。</p>

你没看错,种别人的地比种自己的地划算!</p>

这也是百姓投献土地的根本原因。</p>

百姓为什么投献土地?</p>

为了不被多征税和加派徭役。</p>

尤其是徭役,地方官征收徭役时既没有标准,也没有上限。</p>

缺钱了就向百姓征发徭役。</p>

又称乱摊派!</p>

但是...</p>

地方官摊派时秉承一个原则:只向老百姓摊派,不向官户(家中有人当官)摊派。</p>

一是官户有徭役优免政策,二是惹急了官户,官员会上书弹劾导致东窗事发。</p>

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地方官会在摊派徭役时自动忽略官户和租种官户田地的佃户。</p>

(百信把田投献给藩王勋贵也有这个原因。)</p>

《士民说》里有一句话阐述了当时的情况:民间二十亩土产,不得一襕袍,则里役立碎。</p>

意思是如果没有官户的背景,普通百姓很容易破产。</p>

举个例子。</p>

百姓甲有五十亩田,每年的收成是三十两银子。由于有各种苛捐杂税,最终收成只有二两银子甚至更少。</p>

把田投献给官户后,每年的收成还是三十两。</p>

但是...</p>

他只需给官户交十五两银子的地租,再向朝廷交一两银子的赋税,剩下全是收成。</p>

官户什么都干就能收租,百姓虽然没了田地的产权,收成却多了。</p>

堪称双赢的买卖!</p>

夏允彝皱着眉问:“那么徐府到底有没有霸占民田的行为?”</p>

“有!”夏完淳使劲点头,“在吃到田租的甜头后,徐府大肆买田。无论对方愿不愿意投献,他们都强行低价把田买过来。”</p>

“不对呀!”夏允彝很是疑惑:“既然是双赢的事,百姓们为何状告他霸占民田?”</p>

夏完淳隔着墙向北方看了一眼,毕恭毕敬的说道:“换做之前,百姓们肯定不会告发。”</p>

“但...陛下在吏治方面的变革起了作用。尤其是聘请屡试不中的读书人担任督查使,在他们的监督下,地方官员不敢轻易摊派徭役,更不敢厚此薄彼。”</p>

“种种因素影响下,朝廷的赋税、地方的徭役趋于正常。百姓们发现当佃户的收成不如种自己地的收成高,所以投献田地的百姓想把地赎回去,被霸占田地的百姓也想把地要回去。”</p>

“徐府死活不同意,于是有了开矿案。”</p>

原来是这样——</p>

听完夏完淳的解释后,夏允彝的思路终于清晰。</p>

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他突然打了个寒颤。</p>

大明朝一直存在矛盾。</p>

之前矛盾的双方是官府和百姓。</p>

官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增加收入,他们选择投靠士绅。</p>

现在变了。</p>

矛盾的主体变成了士绅和百姓。</p>

士绅想继续收田租,而百姓为了增加收入想把原本属于他们的田要回去。</p>

双方开始争斗!</p>

想到这,他也忍不住隔着墙向北方看了一眼。</p>

转移矛盾!</p>

大明朝的皇帝竟然用这种方法转移了矛盾。</p>

士绅为什么能对抗朝廷?</p>

因为百姓和朝廷有矛盾,士绅利用这个矛盾裹挟着百姓一起对抗朝廷。 现在情况变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