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张天传功:气生心窝(2/2)

作者:笔磨磨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第632章 张天传功:气生心窝

曹宝道:“这当然知道,就是胸口中间凹下去那个区域嘛。”</p>

张天道:“嗯,你知道就好。”</p>

“第一步——气生心窝。”</p>

</p>

“等等……”曹宝问道,“不应该是气沉丹田吗?”</p>

张天被打断也不恼怒,耐心解释道:“对于天资不高的人来说,一开始就气沉丹田有点远。”</p>

“很多人又是打坐,又是气沉丹田的,见效太慢,反而丧失信心,半途而废。”</p>

“所谓真气,是人体内的一股生物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产生。”</p>

“肺部呼吸,离心窝最近。”</p>

“先从心窝练起,见效更快。”</p>

“人的呼吸,有一吸一呼两个动作。”</p>

“刚开始时,双目微闭,意守心窝的同时,只需要注意呼气即可。”</p>

“呼气的要义也很简单:深、细、匀、长!”</p>

曹宝又问:“什么是意守?”</p>

张天道:“就是将注意力关注在那个部位。”</p>

曹宝闭目尝试了一会,道:“我好像无法将注意力稳定在心窝那里。”</p>

张天道:“刚开始时是正常的,人在健康的状态,通常对身体是无感的。”</p>

“你可以用一些外物来辅助一下,例如用手指轻轻触碰,或者粘一些胶带。”</p>

“但这只能用来辅助入门,不可久用。”</p>

曹宝用手碰了碰心窝,双目微闭,道:“我好像能意守了。”</p>

张天道:“那就行了。”</p>

“双目微闭,意守心窝,接下来,就是只留意呼气,不要关注吸气。”</p>

“切记,一定要自然。”</p>

张天不说还好,一说,曹宝反而呼吸紊乱起来。</p>

张天笑道:“这是正常的。”</p>

“平常人的呼吸都是无意识的,你骤然用意念关注,反而打乱了原来的自然状态。”</p>

“慢慢调整回自然的频率就行了。”</p>

曹宝道:“嗯,那后面我练习的时候多调整。只是,只关注呼气有什么用?”</p>

张天道:“你留意了没有,呼气的时候,胸廓是向下、向内收的。”</p>

“你可以借助身体这个微小的动作,将肺部呼吸产生的能量,朝心窝聚集。”</p>

“你每呼一口气,在你的意念引导之下,肺部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都会随着胸廓的运动,朝心窝聚集。”</p>

曹宝道:“好像没什么感觉。”</p>

张天笑道:“哪有那么快。”</p>

“一般练天,才会感受到心窝有一团热气聚拢。”</p>

“那就是真气。”</p>

此时曹宝已经无法跟着练习了,张天也就没有手把手引导,先将后面的内容说出来。</p>

“等你感受到真气了,就会引入两个名词——文火和武火。”</p>

“这两个名词也有不同的叫法,又叫少火、壮火。”</p>

“你要记住一个重要的概念:文火产生真气,武火消耗真气。”</p>

“《黄帝内经》就有过论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p>

“意思就是说:文火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真气,而武火,只会消耗真气。”</p>

曹宝问道:“那怎么区分文火和武火?”</p>

张天道:“这个很难有统一标准,主要是以体感来感受。”</p>

“一般来说,你感觉到真气聚集的地方,例如心窝、丹田,自己感觉到是温暖的,就是文火。”</p>

“如果感觉过热,那就是武火。”</p>

“不过,这个体感也会受外界温度有所影响。”</p>

“例如你在寒冷的室内,即使武火烧得很热,说不定你还是感觉到冷。”</p>

“这时候,就需要经验了。感觉自己的真气燃烧过度了,即使没感觉到身体发热,也应该立即调整。”</p>

“文火小了,只是真气产生慢,不会伤身体。”</p>

“而武火过大,不仅会损耗真气,时间久了,也对身体不利。”</p>

“如果实在无法精准判断,那就是宁愿不够,也不可过度。”</p>

曹宝道:“嗯,我记住了。”</p>

张天道:“真气在心窝聚集后,心窝开始发热。”</p>

“这团暖气会越来越大,一般几天之后,就会不自觉往下腹走。”</p>

“这是自然现象。”</p>

“因为心窝没什么储存真气的空间,真气稍稍多点,就会顺着任脉流向丹田。”</p>

“这个时候,你就用意念顺着真气,从心窝往小腹推。”</p>

“这时候又要想起总纲:顺其自然,切勿强求。”</p>

“不要用力推,就像你的呼吸那样,用吹气的力度,轻轻地引导。”</p>

“这个时候,就到了第二步——气聚丹田。”</p>

喜欢请不要逼我做神仙请大家收藏:()请不要逼我做神仙。</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