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第339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40
“自万历四十六年辽东建奴叛乱,陶朗先在登莱两地从海陆运粮接济辽东,而在朝廷设了辽东转运使后,他又在山东招募百姓,到辽东屯耕。”</p>
“受他的启示,我想要开海运,输送漕粮沿海北上。”</p>
“难,难,难。”</p>
听到毕自严的话,汪应蛟思考了一会儿后,放下手中陶朗先的奏本,说出了三个难字。</p>
“第一难,难在风险。”</p>
“你看着陶朗先的奏章,去岁登莱就有船只被风暴所毁,损失粮食数千石。海运要从远洋行经,风波难定,如遇飓风,船毁粮没,人船皆失,而沿运河行之,虽然缓慢,但却稳妥。”</p>
“第二难,难在百姓。”</p>
“毕阁老不会不知道吧,运河之道,乃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从各省行至通州,不知多少百姓靠着这条运河在吃饭。”</p>
“而且,还有那些个漕军。”</p>
看着毕自严,汪应蛟正色道。</p>
“我是南直隶徽州府人,知道各地漕军是个什么情况,不说有八九万人,就算是有个五万人,一时失了生计,可是会闹出不少乱子的。”</p>
“此事若是放在朝堂之上,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p>
此外,汪应蛟还有话没说,沿运河北上的那些个贪官污吏们,不给交够买路钱,船是难以北上的。</p>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目前朝廷在慢慢的对各地漕军进行裁撤,让龙通商行的人去雇佣这些人。实际上,朝廷雇佣那些船行运输漕粮的耗费,是要比靠着漕军运输贵的。”</p>
听到汪应蛟指出漕运上的问题,毕自严就知道有准了,当即道。</p>
“用钝刀子割肉的方式,慢慢的给运河两岸的百姓与漕军找到生计,漕运就可改为海运了。”</p>
“陛下的办法好啊,让那些人因为银子自己斗起来,事情就好做了许多。”</p>
听到了毕自严的话,汪应蛟当即点了点头,而后又道。</p>
“你想要改为海运,还有第三难,难在张居正。”</p>
“敢请汪公教我。”</p>
听到汪应蛟的话,毕自严的脸色就是一滞。</p>
张居正,一个死人,怎么会跳出来阻止他的新政呢?</p>
“你们都是张居正被清算后,才踏入朝堂的,当是不知此事的。”</p>
看着两人,汪应蛟缓缓的说出了他刚中举之时,朝堂上发生的事情。</p>
“嘉靖、隆庆年间,黄河泛滥,大小官员上下其手,一年损失漕粮四五十万石。隆庆六年,时穆宗尚在,高拱行新法,改运河漕运为海运试行。从淮安云梯关出发,沿海而进,一路至天津卫,十二万石漕粮,两月即抵天津。”</p>
“时京城粮价高悬,高拱以海运代漕,当年粮价遂跌,时人赞高拱有不世之略,乃可建不世之勋。”</p>
“然而,好景不长,穆宗驾崩,高拱因上谏言被逐,张居正当国。”</p>
“万历元年,山东布政使王宗沐进行第二次海运试行,当船只行至即墨福山岛,飓风大作,坏粮运船七艘,漂米数千石,溺军丁十五人。给事中贾三近、御史鲍希颜等交章劾奏,请停海运。”</p>
“张居正言,窃以为今欲河海并运,则当着实料理,岁岁加增;若止欲尝之,则二年之间,道路已熟,何岁以十二万石尝险哉!”</p>
“不久之后,尝试海运的山东布政使王宗沐就被调任为南京刑部侍郎,海运遂罢。”</p>
看着眼前好学的毕自严,汪应蛟感叹的道。</p>
“如今,朝廷给张居正平反不到一年,你就要行此张居正所废之法,朝堂上是会有人以此攻讦你的。”</p>
“有陛下在,不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