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第179章 给刘一燝的体面180
转头对内阁中书吩咐了一声,韩爌从案后站起,准备执行公务。 就在孙如游与韩爌两人在内阁倒腾大字报时。</p>
顺天府官衙中,一场新政会议正在进行。</p>
就像是后世的教室一般,上面是一张大桌子,下面则是小桌子。</p>
会议的发起人是吏部尚书周应秋、户部侍郎袁世振、顺天府知府董应举。</p>
参会人员则是新选出的四县官吏。</p>
坐在上首,董应举正拿着一份稿子,向下面的官员们说着新政的具体内容。</p>
“目前,顺天府的主要工作是各坊的划分,坊长的任命、人口的统计。”</p>
“原五城兵马司废除,新设四县巡检局,新任命的各县巡检局局长,要起到各自的作用,严格管理好下辖各坊的治安,严防走水之事的发生。”</p>
翻了一页自己的讲稿,看着下面的内容,董应举接着念着,听的下面的人昏昏欲睡。</p>
“同时,还要协助完成人口编册的工作。”</p>
后世有句调侃,秃子的税多,兔子的会多。</p>
虽然这是普通人口中的一个玩笑话,注重的是其中的趣味和嘲讽。</p>
但不得不说,开会是一种很好的政治实施形势,通过开会,可以达到上通下达的目的,将上层的意图和政策,通过开会的方式传达下去。</p>
冠冕堂皇说,开会,就是在宣达上级衙门的政令时,同时也要收集下级官衙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上级官员在行政时,得到一个参考。</p>
另外一个就是,会场,是锻炼文官的政治能力的一个重要场合。</p>
会议,那肯定是有会议记要的。</p>
搁会上发言,那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p>
开过会,还不干事儿。</p>
有问题,会上不说。</p>
那这官员就该下课了。</p>
董应举是今天这场会议的主持人。</p>
周应秋与袁世振两人坐在他的身侧。</p>
此时正借着喝茶的机会,观察着下面的官员们。</p>
看到有人听的都快睡着了,两人的眉头都会不自觉的皱起。</p>
看到有人提笔记录,两人也会不自觉的点头。</p>
待到董应举宣布休会一盏茶后,下面的人纷纷起身出去解手。</p>
待到袁世振解手回来,周应秋给其递过一杯清茶,小声的道。</p>
“前些日子,陛下新设了一个宣政司,发行京报,宣传政务,我琢磨着,县里是不是也可设立一个分属衙门,负责此事。”</p>
“哦?”</p>
在椅子上坐下,董应举意外的看向周应秋。</p>
“我听说,那些去负责宣传政务的都是锦衣卫吧?在县里设置一个锦衣卫插手的分属衙门,这恐怕不太妥当吧。”</p>
“当然不能让锦衣卫插手。”</p>
闻言,周应秋轻声道。</p>
“我琢磨着,可以让八品的教谕去做此事。”</p>
“可行。”</p>
听到周应秋的话,他身侧的袁世振不由得点了点头,盘点道。</p>
“税务局由于主薄负责,掌钱粮。”</p>
“巡检局由县尉负责,掌治安。”</p>
“刑名局由典吏负责,掌断案。”</p>
“再设一个宣政局,由教谕负责,掌教化、政务宣传,我看可行。”</p>
“那就由袁兄主笔,在下署名,如何?”</p>
听到袁世振同意了自己的提议,周应秋转头看向袁世振,狡黠的道。</p>
“小弟怎敢贪兄之功。”</p>
闻言,袁世振也不上钩。</p>
想让我在前面顶锅,想啥呢。</p>
“此事由周兄提出,理当由周兄主笔,在下署名了。”</p>
“新政推广,我只是辅助,怎能越俎代庖呢?”</p>
闻言,周应秋爽朗的笑了声,而后与袁世振一起转头看向了董应举。</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