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第四百七十二章 天助我等闹了个大笑话
全绪想了想眉头舒展开来,笑着道:“大司马所言甚是,如今的辽东实力已是虚弱至极的,更何况现在主政辽东的是幽州刺史杜务伯, 听说此人的父亲杜畿虽是个武将,但此人却是个文官,想来是不知兵事的,辽东此时兵弱,若是能再碰到一个不知兵事的刺史,那岂不是天助我等成就大业啊!” 全绪想了想又笑着道:“之前还听人说起过一件关于杜恕父亲之事,这杜畿虽是一介武将,但却是不识水性,在陶河试船之时却被淹死水中,这可真是闹了个大笑话啊,曹丕竟然会选一个不识水性的北方人造船,这可真是……, 若是在吾国,这可真是难以置信,从来此的将士中随便挑选一个,想必都是识水性的,必是能担当此任的,吾国地处江东,最不缺的便是识水性之人了, 更可笑的是伪帝曹丕竟然还为其涕泣,追赠其为太仆,如今魏国掌权的曹昭伯竟然又起用其子杜恕为一州刺史,真是昏庸至极啊,真是天要亡魏啊!” 这时候魏国的幽州刺史是杜恕,本来他应该在今年被弹劾离任的, 但是曹爽还在主政,没有被司马懿击败,便没有理会弹劾他的奏章,曹爽还说杜恕做的没错,便继续让他留任幽州刺史,镇守在这离辽东最近的地方,管理辽东之事………… 杜恕于太和年间(227—232)任散骑黄门侍郎。 杜恕为人诚恳朴质,不善于表现自己,所以从小就没有什么名声。等到在朝中作官,也不结党营私,一心办公事。 每当政策有失误,他总是引用纲纪法度来规谏,因此很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 当时自公卿以下,官吏们都在议论制度的增减,杜恕认为“古代的刺史,奉行宣示朝廷的六条规则,以清净无为为名誉,威风显着,为人称道。 现在可以不让刺史掌握兵权,专心去管理民政”。 不久,镇北将军吕昭又担任冀州刺史,杜恕便上书说:“帝王之道,没有比安民更崇高的。 安民的办法,在于财富的积累;而积累财富,就是专务根本,节约用度。 当今吴、蜀二贼还没有消灭,战车急需驾驭,这正是英雄豪杰努力奋斗的时机。 但是朝中的儒臣士大夫,也意外地推崇羡慕武力,握着手腕而争论,以孙子吴起为上报。 于是程喜上书弹劾杜恕,杜恕入狱,由廷尉审理,依法应当处死,但好在曹爽保下了他,让他继续做这幽州刺史,不过现在的辽东没什么名将坐镇,是远远不如公孙氏统治之时了, 全琮沉吟片刻又道:“这杜恕还是有些才能的,只不过却是在文治上面,可惜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这辽东之地,古往今来名字虽不怎么变,但却是多次易手啊!” 战国时期,燕国始置辽东郡,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辖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地区。 秦朝时期,因袭设置辽东郡,属幽州,秦朝灭亡后,辽东郡曾一度为辽东国。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时,不放心燕国,借口韩广手下大将臧茶功劳大,立臧荼为燕王,把韩广迁为辽东王,以无终为都城,在今天津蓟县。 韩广对此不服,虽然表面上接受了辽东王的爵位,但实际上却不肯搬迁,结果于同年被臧荼击败及杀害,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西汉沿设,东汉时期,辽东郡改属青州,后改回属幽州,当时扶余国是东汉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本来隶属玄菟郡,汉献帝时,扶余王请求改属辽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