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师徒二人的谋划232(1/2)

作者:淡域栖

八岁状元当县令,朱元璋气疯了第232章 师徒二人的谋划232

所以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他十分的器重。 </p>

虽然看似是为了惩罚他,把他分配到边疆做了县令。 </p>

但是别人看不出来他李善长还看不出来吗? </p>

这看似是一种惩罚,实际上是一种考验。 </p>

因为文启所提出的改革的方案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了。 </p>

根本不可能直接的推行。 </p>

所以必须要先从小地方开始试点。 </p>

等试点成功之后,再找机会推行。 </p>

所以文启能不能成功,对于朱元璋来说十分的关键。 </p>

对于文启自己,也是十分的关键。 </p>

如果文启接下来几年里面能够完成改革,让整个解县的发展远超之前。 </p>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朱元璋一定会对文启大加赞赏。 </p>

甚至光速提拔。 </p>

等到那时候他们再想要解决文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p>

而关于文启的改革方案,李善长也听说过不少。 </p>

他饱读诗书,本该对一个小孩子提出来的理论嗤之以鼻。 </p>

毕竟古来圣贤一直想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案。 </p>

甚至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 </p>

但是一直以来的朝代轮换告诉他们世界上根本没有最好的政治方案,只有相对不坏的方案。 </p>

但是对于文启的理论李善长之前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p>

历来的史书上面也没有听说过文启的方案。 </p>

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文启的方案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p>

至少要比现在的方案好些。 </p>

而且刘伯温对于文启的器重也证明了这一点。 </p>

李善长最害怕的人除了朱元璋就是刘伯温。 </p>

他和刘伯温之间倒没有多大的仇。 </p>

但是他一直视刘伯温为最大对手。 </p>

因为刘伯温实在是太聪明了。 </p>

凡是刘伯温所说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是对的。 </p>

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p>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对于刘伯温更加的忌惮。 </p>

谁会愿意留一个比自己聪明的开国元勋留在身边呢? </p>

李善长也知道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两人的斗争中略胜一筹。 </p>

如果不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忌惮,恐怕这丞相之位这就是他的了。 </p>

但是即便如此,李善长还是觉得刘伯温是自己最大敌人。 </p>

可刘伯温对于文启的态度是十分的看重。 </p>

甚至不只是看重,二人关系的亲密在朝堂之上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p>

所以李善长对于文启的忌惮又多了几分! </p>

如果一个人让刘伯温如此的器重。 </p>

那么没有人敢于随便的轻视。 </p>

“老师,现在怎么办?”胡惟庸问道。 </p>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徒弟。 </p>

也是政治的盟友。 </p>

二人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就已经结了缘。 </p>

一直以来,胡惟庸也是李善长在朝堂之上最密切的盟友。 </p>

而且朱元璋也十分的器重胡惟庸。 </p>

李善长也能看出来朱元璋对于胡惟庸有提拔之意。 </p>

这对于他来说自然也算是好事。 </p>

但是他仍有诸多顾虑。 </p>

首先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尤其重的人。 </p>

他越是拼命举荐,朱元璋越不会同意。 </p>

其次,便是要小心杨宪文启之流。 </p>

权利就这么多? </p>

大家是不是能够共享的?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