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尽收贼兵象升归心106(1/2)

作者:牛角的二师兄

开局救皇帝第一百零五章 尽收贼兵象升归心106

赵鹤天的目光轻轻扫过在场的海盗们,他深谙他们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他安抚道:“诸位,不必过度忧虑,我并无立即对你们下杀手的意图。”</p>

这番话直截了当,却让在场的海盗首领们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他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赵鹤天生出这样的念头。</p>

许心素忍不住询问:“那此事应如何解决?”</p>

“你们只需表态愿意合作,胜过一切无谓的抵抗。”赵鹤天的声音平静而坚定。</p>

他们意识到,赵鹤天若要取他们的性命,简直易如反掌。四周的护卫手持火枪,一触即发,足以让他们这三十多人瞬间命丧黄泉。</p>

随着赵鹤天的一番话,午后的阳光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炙热。“我欲将所有的士兵重新编练,除了高层人员保持不变外,其余手下均需重新整编。”</p>

“放心,经过重新编练之后,原本拥有一千人的,仍旧是千户;百户依旧是百户;游击将军亦然。朝廷赐予的官职与俸禄,丝毫不变。”赵鹤天的声音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权威。</p>

众人终于明白了赵鹤天的用意——他计划彻底重组所有人马。这一招实在是高明至极。</p>

原本混乱无序的队伍,在投奔赵鹤天麾下与郑芝龙作战后,若战事不利,他们随时准备逃离。但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手下已被替换,逃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p>

而且,他们清楚赵鹤天必定会在队伍中安插新的成员,这些新成员并非海盗出身,这样一来,即便有人想逃离,手下也不一定会听从命令。</p>

同时,由于上官已非旧日的头目,下属也不敢轻易提出逃离的建议,相互之间产生猜疑,自然而然形成了稳定的局面。</p>

赵鹤天计划利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支军队训练成型。</p>

许心素深知此事并不简单,但也明白赵鹤天绝非愚者,只要不违背最基本的底线——不被背弃诺言、不过度索取,便无大碍。</p>

至此,决定权已不在他们手中,赵鹤天的这一策略与历史上杯酒释兵权的做法异曲同工。</p>

见海盗首领们纷纷同意,赵鹤天满意地笑道:“既然各位无异议,那便事不宜迟,立即将所有士兵集结起来,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重新分配。”</p>

众人心知肚明,赵鹤天此举旨在迅速定局。于是无人反对,很快,五千六百余名士兵被集中起来。加上原有的三千余名士兵,以及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兵力,总共达到了一万八千人的庞大规模。</p>

赵鹤天庄严地宣布:“奉朝廷之命,叶逢春将担任左卫指挥使。”</p>

这突如其来的任命让叶逢春内心既惊又喜,他从未料想到自己竟能获此殊荣。原本他麾下不过千余人,如今却激增至五千余人。</p>

在众目睽睽之下,叶逢春向赵鹤天恭敬地单膝下跪,声音颤抖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感激:“在下定不负大人厚望,日后必将唯赵大人马首是瞻。”</p>

赵鹤天微微一笑,挥手表示不必如此。他转向身旁的青年,介绍道:“这位是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之子毛承祚将军,此次他将作为副指挥使协助你,希望你能够悉心指导。”</p>

毛承祚恭敬地施礼:“拜见指挥使。”</p>

叶逢春心知赵鹤天此举既是助他一臂之力,亦是暗中观察。然而,能得此职位已是意外之喜,他欣然答道:“感谢赵大人栽培,我必竭尽全力,不辱使命。”</p>

赵鹤天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停留在叶子奎和许心素二人身上。前者曾是名震一方的海盗首领,后者则是一名朝廷的将领。</p>

赵鹤天对叶子奎说道:“陛下已批准,你的部队将整编入靖海镇。同时,朝廷也将授予你海军中卫指挥使之职,统率五千人。”</p>

叶子奎听后激动不已,郑重其事地向赵鹤天行礼:“在下定当全心全意为朝廷尽忠。”</p>

赵鹤天点了点头,示意他务必尽心尽力。</p>

随后,赵鹤天转向许心素,缓缓开口:“如我们先前所承诺,你将担任右卫指挥使,麾下兵力达五千六百人。”</p>

尽管这个数目与许心素原先带来的兵力相当,但这一官职却是他未曾敢想象的荣耀。因此,他对赵鹤天的提拔心存感激。</p>

“此外,朝廷还将封你为游击将军。”赵鹤天继续宣布。</p>

这时,叶逢春不禁感到一丝焦急,眼见其他两人皆晋升为游击将军,唯独自己未获提升。他清楚这是因为自己带来的兵力有限。</p>

尽管他心中明白事理,却也难免生出些许失落。毕竟,若无显著区别,岂不是辜负了另外两人的期望?</p>

而他们,一个是本就身居高位,带来三千精兵;另一个则是统领五千人的大海贼,待遇自然应当略高一筹。</p>

赵鹤天转过头,目光落在许心素身上,缓缓说道:“你此次带来的人手和船只颇为可观,为朝廷排忧解难,陛下特许你世袭锦衣卫小旗之位。”</p>

许心素听闻此言,心中的喜悦如涌泉般喷薄而出。虽然锦衣卫小旗仅是七品官职,却意味着他的家族将世代享有此殊荣,除非大明江山变色。</p>

他急忙回应道:“赵大人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为朝廷尽忠。”</p>

赵鹤天微微颔首,随后指向一旁早已静候的面白无须的太监,介绍道:“这位公公今后将担任我们的监军。”</p>

“按照大明的规矩,每支大军均配备一位监军,而刘公公便是我身边的监军。”</p>

刘言春作为王体乾的义子,对赵鹤天自然怀有敬意。</p>

他谦逊地走出,向众人施礼道:“日后还望诸位多多关照。”</p>

众人原本以为太监难以相处,却见此人态度和蔼,不禁对赵鹤天投以会心的目光,似乎明白了些什么。</p>

于是,他们纷纷向刘言春行礼,恭敬地说:“拜见监军。”</p>

刘言春也拱手回礼,郑重其事地说:“诸位,陛下有旨,唯有战胜归来,便能加官进爵,各位尽管放心。”</p>

众人听后,纷纷表示赞同。</p>

三日之后,赵鹤天迎来了一位客人。若是一切顺利,他将在接下来的月余里留在天津卫,直至明年春日与郑芝龙的战事告一段落。而此时到来的,竟是一位文官。</p>

这位文官看上去状态不佳,但赵鹤天得知他的到来,亲自出迎。</p>

这位文官名为卢象升,见到赵鹤天竟然亲自迎接,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感激。</p>

赵鹤天此举显然是有意为之,他深知卢象升年轻气盛,容易受到感动。</p>

卢象升若有所思地看着赵鹤天,感慨道:“赵大人久仰大名,听闻您将我纳入麾下,我心中喜悦无以言表。”</p>

“不曾想,我竟遭奸人陷害,险些丧命于大名府,幸得赵大人出手相救,陛下这才降旨,让我归于您的麾下。”</p>

赵鹤天心中暗自叹息,卢象升的命运与他确有些许关联。 赵鹤天曾向皇上提及卢象升之事,朱由校便命令魏忠贤暗中处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