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0:超生检查到我家第130章 相约97(下)
父亲现在已经彻底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小企业家了。 自己的哥哥姐姐,也一个个的都考入大学。 如果今年方承枫和方明秀也能考上大学的话,还真应了那句,一门出七个大学生了。 她们上大学了,家里也就剩下方承枫和六姐。 之前姐姐多的时候,惹出事还能找姐姐求救,现在呢,看着六姐,方承枫想想还是算了。 六姐比自己还能惹祸,不牵连自己就不错了。 大姐已经大学毕业了,不出所料的话已经继续攻读硕士了,朝着研究这条路一去不回头的走下去。 也好,反正方家现在不缺钱,大家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二姐今年大学毕业了,考上了北京人民大学,听大姐的意思以后要当个铁娘子一样的女强人。 三哥就不一样了,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家里也不缺钱了,自己想回家当个村长。 当初方承枫劝说父亲当个村干部,父亲没听进去,倒是三哥听进去了。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学生村官? 四姐和五姐双双考到了申城,方承枫给他们的建议就是学管理,毕竟方承枫相信自家的企业以后绝不止现在这样的在山沟里小打小闹。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福利院了。 自从方承枫决定资助福利院以来,福利院以几乎膨胀的姿态成为淮省最出名的民生工程。 现在的福利院已经不是当初那四五间间破泥屋的脏破小了。 现在的福利院仅仅是青石屋就有不下于二十几间。 这不是方承家的功劳,都是乡亲们自发去龙眠山采集来的,大家趁着有时间一块一块的背起来的。 老祖宗那句话说的非常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乡亲们生活质量提高了,看到福利院的情况都不由自主的升起同情心。 物质上提供不了多少,但是出把力气还是可以的。 现在的上阳福利院已经接纳孤儿和病患儿四五百名,不仅是蒲城,周边很多县看到福利院的情况都将一些遗弃的孩子送了过来。 方承枫照单全收,几百个孩子自己还养的起的。 胡中医现在也不缺钱了,在福利院的附近新开了一家现代化的乡村诊所,为乡亲以及这些孩子提供医疗服务。 有老院长在,方承枫根本不怕这些孩子走弯路。 老院长就像一盏明灯,给这些陷入绝望的孩子带来光明。 方承枫还从村里招收了几个无儿无女的大娘大爷,负责福利院的一些日常工作。 年纪小的由专人带着,年纪大的都被方家送到村里的小学去了。 至于更大的已经就读宏志学校了。 不管什么年代,读书都是改变阶层的最好也是最公平的方式。 这些从小缺少父母或者残疾的孩子他们比普通人都懂事。 知道读书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白天上学,回来继续干活。 去年第一批福利院的孩子参加高考,虽然没有考上本科,但是两个大专生着实让上阳村父老乡亲震惊了一把。 方承枫相信这种投资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等到这些人成长起来,这些人对方家的感激就已经值得一搏了。 当初方承枫炒老八股和股票认购证,前后赚了接近三个亿,这些钱都买国债了。 今年国债今年都到期,也就是说方家现在的现金存款就超过三个亿了,这还不算这些工厂什么的。 方承枫想好了,大学就报首都的大学,没办法,最起码最近十几年,中国的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看现在中国前十的大城市,北方就占了七个就知道了。 最好的创业地点就是首都。 这里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院校,最前沿的科技,最好的政策。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从首都效应开始的。 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不要以为后世北上广深南方占了四个,现在跑去南方,做点生意的确能赚不少。 但是想真正的做大做强,除了一个菊花厂,哪个不是从首都开始的。 至于菊花厂,方承枫还没脸认为自己有那本事。 谁让菊花厂从创业到以后 ,压根不接受任何外人投资。 方承枫想上车跟着一起赚钱,那都是做梦。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菊花厂被打压那么狠的原因。 不信你去看看其他的互联网大厂,国外的很多投资公司都有不少股份。 而菊花厂,宁愿把钱分给员工,投入研究,也不愿意上市。 这也许就是任老爷子的魄力。 方承枫想好了,自己上辈子最大的本事就是投资,这辈子没理由放弃这个,选择自己不熟悉的赛道。 到时候父亲在老家南方搞实体经济,至于自己嘛,继续发挥上辈子的特长,搞投资。 什么亚信科技,什么瀛海威,什么中网、深圳讯业,全部一个不落的投资。 把中国所有的有潜力的公司都风投一遍,看着他们为自己赚钱,那日子简直不敢想象。 方承枫的宗旨就是工作交给内行的人去做,自己只要投资刷卡就行。 真想不通那些重生回来的人,都知道历史的发展了,还一个劲和所谓的bat以及td非要竞争一番。 图啥呢?就图一个爽快? 现在这些公司都还在起步甚至还没开始,自己当个投资人坐等收益不香吗? 这个世界哪来那么多的打打杀杀,躺赢才是王道啊。 想到这里,方承枫决定了,要当最大的混子。 录取通知书应该这几天就下来了,自己报考的是北京理工大学。 这所名声不显的大学却在我们国家信息通信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不说别的,到时候自己的几个校友想要创业,不得帮一把。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学校的通知书了。 七月中旬,在外上大学的哥哥姐姐们都回来了。 方家终于恢复以往的热闹,母亲终于不再盯着最小的两个了。 大家都回来看家里最小的两个的高考了。 方家的流水宴已经办了五年了,已经成为三阳镇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恐怕要举办第六次了,方家两个一起参加高考。 现在已经没人怀疑方家这次考不上大学的问题,方家那么多子女,就没一个让大家失望的。 现在的三阳镇可以说是方家的自留地,方家的工厂已经开遍了三阳镇的每一个角落。 最起码三阳镇的衣食住行生活工作都和方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搁古代,地主豪强那是跑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