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第八百章 进位丞相
“大王,此香以龙木、蛇骨为主料,杂糅其余香料调制。” “其名倒也简单,为龙蛇奇香,嗅之,不仅神清气爽,在寒冬时日,还有一股引动人体内热量,使之自动抗寒,不知大王是否有此感觉?” 凝香美人欠身一礼,将此香简单介绍,看着香炉中的一缕缕香气升腾,面上微微一笑,美眸深处闪烁一丝别样的期待。 “不错,寡人却是感觉感到热了不少。” “此香不错,多调制一些,送与昭德宫,丽儿最近怀有身孕,身体弱了不少,如今正为秦国最为寒冷的时候,此香有此用,也多些助力。” 秦王政轻轻颔首,这种龙蛇奇香的确不俗。 细细感知一二,又是吩咐道。 “是,大王。” “妾身当尽快调制好,送与丽姐姐。” 凝香美人颔首以对,脆语落下,嘴角轻轻扬起。 冬去春来。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流淌过去,新的一岁开启,国府上下的事物再次增多了起来,整个朝野上下也不住的忙碌起来。 立春将至,田亩上已经出现了农人,靠近咸阳不远的区域,更是已经出现些许新绿,天地上下,冬日的冷清逐渐消褪,取而代之的是即将的新春。 “值逢攻赵,以为大秦一天下更近一步,赵国不存,则三晋不存,三晋不存,则其余诸国翻手可灭。” “寡人去岁却是不住有感,为何春秋以来,战国连绵,唯有大秦可以走到这一步,昌平君,你以为此因何故?” 章台宫内,堪为秦国在立春大殿之前的最后一次朝会。 中枢重臣齐至,咸阳要臣齐至,更有秦国直属军方大营统军上将军之人齐至,文武分立,令的整个章台宫人影攒动。 上首处,秦王政冕服着身,平天冠束发,九旒之珠垂落,踱步来回,视线落在下首群臣身上,朗声之语不绝,看向熊启。 “大王。” “春秋以来,诸侯烽火不断,战乱连绵,我大秦能够走到今日,乃是顺应大势而立,武真侯曾与臣多次言语,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山东诸国背逆大势,乃是取死之道。” 深红色的袍服着身,高山冠束发,神容俊朗的昌平君熊启出列,执玉圭近前一步,缓缓而言,距离立春大殿不远,今年的秦国上下又要开始忙碌了。 “哦,何为取死之道?” 对于昌平君熊启今日所言,秦王政倒是有些稀奇,本以为昌平君又会说道一些商君变法,令的大秦根基稳固,此语虽不错。 但自己……已经听得太多太多。 语落,章台宫内,其余群臣也是目光看将过去,很期待昌平君熊启有些新论。 “取死之道,那些诸侯国数百年来不思前进,固守大周之根基。” “大周以来,分封裂土,卿士、大夫固有其权,使得平王东迁之后,诸侯并起,更甚者六卿分晋国之权,直至今日,山东诸国中,世卿世禄仍存。” “君王不能收其力,将军不能收其兵,焉得比得上我大秦郡县一体,咸阳之令,统辖天下之兵,统御郡县之能,如臂挥使,迸出强大之力,以此百年来,攻战山东诸国,胜者不可数。” 昌平君熊启微微一笑,又是一礼,看了旁侧的上首台宫内的要臣,最后,语出,下方一人出。 “回禀大王。” “臣张苍为御史丞,负责监察百官,以为风纪,去岁入秋以来,政务下落国府,国府之内各大行署为之运转,其中多有不力者。” “太仓令荀怀,负责统计府库钱粮之属,秋日大收以后,延迟一十八天才上交统计文书,耽搁大田令谋算全国经济要务。” “平准丞郝恒,负责咸阳商贾百业之事,去岁咸阳之内,略有紊乱,然咸阳南城内山东列国商贾多有不满者,臣前往察之,多调合不利,以至去岁咸阳十一月商税少三万金!” “中尉丞花相,负责咸阳之安,然……。” “……” 御史丞张苍出列,如数家珍,将诸般之事、诸般之人一一道出。 每一位人名的道出,都有章台宫内的一位要臣为之神色骤变。 一脸说出十三个姓名以及其余二十余个简略之人,近半柱香之后,张苍一人浅黑色的朝服着身,静立厅中,章台宫内为之寂然。 “韩非在《喻老》中有言,楚国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近前言语,张苍,韩非为你师兄,其语何如?” 秦王政神色未改,看着那些被张苍点名出的要臣,伴随口中余落,一双丹凤之谋闪烁厉色玄光。 “右司马所言: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 “楚庄王答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 张苍对于韩非这位师兄的文章,自然熟悉至极,张口而应。 “楚庄王如何决之?” 秦王政又问。 “待半载,楚庄王听证,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张苍再次答曰。 “廷尉,你觉寡人如何决之?” 秦王政目光又落王绾的身上。 “大王,在其职不谋其事,堪为秦法所不容,自当废之。” “楚国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今临近攻赵,自当一整中枢国政,肃清上下风气,举国一体,大战灭国。” 廷尉王绾出列,回应大王。 “相邦以为如何?” 秦王政目光又落在昌平君熊启身上。 “以法决之!” “臣为相邦,上承大王之命,下统百官之行,总揽政务,各署有官如此,是熊启之过也。” “望大王降罪于臣,以彰显秦法之要!” 熊启早就料到大王会有今日之语,那些人的作为也在自己眼中,但自己并没有过多提醒,自是按照固定的程序与文书落下。 那些人不自知奈何。 如今大王将他们清算,也算他们罪有应得,既已知大王之谋,自然不能多加干涉,虽然今日有罪,相邦之威有损,大王之名更盛。 但……该自己有所为。 “以相邦之意决之,廷尉处之。” “相邦下统百官不利,当有丞相佐之,即日起,武真侯兼丞相一职,长史李斯为假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