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择手段第114章 杨修心中的算计114
明显是想为曹操之子曹植笼络天下贤才! 但自家儿子想方设法想靠上曹家的大船。</p>
身为大汉太尉的杨彪也是无力制止,只能由着这小子来。</p>
他杨彪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p>
只希望,这小子别仗着自己有几分才气。</p>
便口无遮拦,得罪了天下士人。</p>
但是这杨德祖显然不会顺自家老爷子的意。</p>
很快,便有一位河北士人率先上台。</p>
自称是昔日北中郎将卢植的门生。</p>
上来便发表了一些关于论语的看法。</p>
杨修当即一脸轻蔑,从容不迫地就把这位大儒门生。</p>
给反驳得一无是处,并且有理有据。</p>
怼的这位河北士人哑口无言。</p>
下台之前,还被杨修嘲讽了一句:</p>
“阁下回去还望多多研习经典,别辱没了卢中郎的名声!”</p>
这让那位河北士人气得当即拂袖而去!</p>
引得台下各地而来的士人议论纷纷。</p>
“这杨德祖可真是得理不饶人啊,他就不怕遭人嫉恨吗?”</p>
“杨修家世显赫,号称河洛第一名士,如今又官居丞相府主簿!”</p>
“我要是有这他条件,我比他还狂!”</p>
“啧啧啧!只怕杨德祖今天在台上一站,这天下名士都被他得罪光了!”</p>
“也不知道有没有大才出来,跟这小子辩上一辩!”</p>
但很快,那些台下还本来跃跃欲试的士人们。</p>
在看到无数有学之士上台,都被杨修批评一通之后。</p>
大多开始犹豫,他们并不太想上台了。</p>
一方面,杨修却是才辩过人。</p>
他虽然批评本人的学问不留情面。</p>
但每一字每一句都极有道理,让人不由得心服口服。</p>
另一方面,众人上台的一看都是饱学之士。</p>
在这小子面前却是相形见拙,其他人自知不如也不敢再上去献丑。</p>
不过就在这时候,只见一位仪表不凡的年轻名士上台。</p>
“在下东平刘桢,久仰杨公子大名,请评在下的诗文。”</p>
和杨修拱了一礼,递上竹简,说道。</p>
听到刘桢一名,众人也是一亮,终于来了个有本事的了!</p>
要知道,这刘桢刘公干。</p>
可是中原有名气的少年才子。</p>
此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又和丞相家公子曹丕交好。</p>
可就当人们以为一场辩论即将开始之时。</p>
台上的杨修,却完全没有打算去接过刘桢手中的竹简。</p>
而是微微一笑,直接说道:</p>
“足下之诗文,在下已然尽读,便如实评价了......”</p>
一句话说得云淡风轻,并且还边走边说。</p>
给人看来十分轻慢,倒像是那学堂之上,老师教导学生的模样。</p>
刘桢见状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一些迷茫。</p>
他可是和曹子建以诗会友的才士!</p>
昔日就是丞相曹操看了他的作品,也会夸赞两句。</p>
哪里受到过这种轻视?</p>
还是杨修这种同龄一辈!</p>
“杨公子,在下平日诗文并未编篡成册。”</p>
“还未在坊间流传,杨公子焉能了如指掌?”</p>
刘桢此时皱着头问道。</p>
杨修闻言也是微微一笑回答道:</p>
“上至诗三百汉古风,下至今日诸君之诗作。”</p>
“但又一首,在下便知一首。”</p>
“不读天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才士?”</p>
台上的杨修,仪表堂堂气度不凡。</p>
这句“不读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才士”更是气势磅礴。</p>
让台下众人听得心潮澎湃,忍不住齐声叫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