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择手段第103章 衮衮诸公无一骨节103
但这位王佐之才,却只能感到冰冷和孤寂。 他心里很清楚,这种无力的抗拒。</p>
也并不能改变什么。</p>
再有力的辩驳,也阻挡不住曹孟德的野心。</p>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p>
等荀彧离开之后,大殿之上一时寂静无声。</p>
半晌之后,满朝公卿这才把目光又集中到天子身上。</p>
只见刘协头戴天子冕旒,坠下的流旒挡住他的脸。</p>
下面的公卿也瞧不清,这位天子究竟是何表情。</p>
只听他却是缓缓叹息一声道:</p>
“且......且退朝吧。”</p>
而他那颤巍巍的声音中,似乎还透着一丝哽咽......</p>
当然,双方事后发生了几番争执。</p>
尚书台那边迟迟不发诏书。</p>
董昭不能得手,干脆直接给荀彧写信劝告。</p>
信中干脆直言:</p>
今丞相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p>
此岂为天下所望哉?!</p>
很明显,这位造王爷已没耐性再对荀令君扯皮。</p>
只见绕过表象指出问题的本质。</p>
将曹丞相可比周公吕望。</p>
挑明了丞相超越臣子地位的必然。</p>
晋位曹丞相为公爵势在必行!</p>
可是这样一个公国的建立。</p>
必然要重走当年王莽的老路!</p>
所以身为尚书令的荀彧依旧不理不睬。</p>
当年汉高祖剪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p>
规定非刘姓宗室不得封王。</p>
王国辖境相当于一郡。</p>
有功之臣只封侯,功高者为县侯,食一县封邑。</p>
小者为乡侯、亭侯。</p>
而关内侯更是有食俸,而无具体封国。</p>
公爵一级虽然也存在,但已经名存实亡。</p>
如今天下未定海内未平!</p>
曹孟德通过平定北方收服荆襄的威势。</p>
篡夺汉司社稷的脚步便已越来越快。</p>
一旦给他恢复九州,超登公位。</p>
不但官位远超汉室百官,就是爵位也是当世独一份。</p>
那天子的位子还能稳固吗?</p>
出于对汉室天下的维护,和对天子的同情。</p>
也出于对曹操最后的幻想。</p>
荀彧决定奋力一搏。</p>
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曹操封公建国!</p>
不过这些,就不是司马德关心的了。</p>
反正他在大殿之上,已经给曹家纳了投名状。</p>
等退朝之后,只觉得曹老板看他的眼神。</p>
是更加肉麻了!</p>
等接过曹老板手中的天子诏书。</p>
司马德也是马不停蹄。</p>
去尚书台公车署等一系列官署交接公文。</p>
最后再配上朝廷下发的双份印绶。</p>
便是从一介白身,混成了当朝万石大员。</p>
随后更是摇身一变,成了大汉朝歌侯!</p>
手挎青釭剑,腰间别着双份印绶!</p>
青绶银印上刻着鸿鹄寺少卿。</p>
紫绶金印上则是刻着汉·朝歌侯!</p>
汉代终究还是一个贵族社会。</p>
由于当年汉高祖杀白马盟誓。</p>
立下‘非刘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的白马之约。</p>
所以汉代历来侯爵极重。</p>
封侯更是当今士人将卒的毕生所愿!</p>
为了收买人心,奖励有功之臣。</p>
汉朝进而又在侯爵之中,有了细化分类。</p>
没有封邑的关内侯且不说。</p>
有封邑的侯爵之中,就有县候、乡侯、亭侯之分。</p>
而大汉朝仅千个县,足足四千多个乡。</p>
然后亭一级的基层单位,又有不下一万二的数量!</p>
其中的差别,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