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吾识人不看相而看命436(1/2)

作者:精品香烟

唾手可得第432章 吾识人不看相而看命436

第二次了!</p>

这是第二次了!</p>

张良眼角跳动不休,心间的震动频率比眼角还要快。</p>

一阵压抑不住的咳意自肺间升起,涌到喉咙,蹦出了口。</p>

咳咳咳~!</p>

右手握空拳放在嘴边,张良咳嗽不断,咳得喉咙痛,腰下弯。</p>

自从韩地生变,他被迫引领家族匆忙逃离,就落下了这咳嗽的毛病。每当心理出现极大波动的时候,都会咳嗽不止。</p>

看过不少高明医者,皆说是身体无碍,心病作祟。</p>

陈平脚下生风,快步走来,轻微拍打张良后背,一脸担忧道:</p>

“子房还安好乎?”</p>

张良心间戾气大升,强忍住一把拔出腰间宝剑,削掉陈平头颅的冲动,声音冷冽。</p>

“离良远些!”</p>

陈平依言照做,退后两步,脸上看不出有什么喜怒。</p>

张良又咳嗽了两声,感觉喉咙不再发痒,按照呼吸法轻呼吸三次,这才直起身。</p>

其脸色有一抹病态的苍白,若让诸如龙阳君一类的好色之人见了,心中定生出百般怜惜之情。</p>

“兰陵一县百姓皆因你而死,你做下如此伤天害理之事还不知道收手乎?”</p>

陈平已是随便找个民居进入,声音遥遥传来。</p>

“若说收手,子房何不放弃复韩呢?子房不知道战乱一起,死伤百姓是十个兰陵不止乎?</p>

“兰陵荒废时间绝不会太长,时间有限,子房还是回去早做准备罢,平在此捡拾些金钱。”</p>

数日后,狄县第一世家,田家将附近邻县的那么些病死,染瘟,要焚烧处理的牲畜以低廉价格尽数购置一空。</p>

没有人囤积居奇,本来就是要焚烧的物事,有人出钱就烧高香了。</p>

卖了病死牲畜的百姓个个热泪盈眶,对田家感激涕零。若不是田家以金钱收购,他们血本无归,好些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p>

兰陵在会稽郡守殷通调查之后,果由新上任的东海郡郡守牵头,召兰陵附近村郭之人入城定居。</p>

响者云集,愿入者数不胜数,个个欣喜莫名。</p>

从安全系数考虑,村郭在野外顶多有一圈篱笆,也就能防防野兽。而兰陵是个县城,有城墙保护,城外还有军队常驻。</p>

冤魂索命?他们死和我们有甚关系?再说,野外乱葬岗还少了?</p>

从生活考虑,村郭里大多只有一两个医者,而兰陵有医馆。村郭里只有米铺布铺,而兰陵卖什么的都有,商贩极多。</p>

数月后。</p>

兰陵城外,竖壁清野。</p>

驻扎在城外的军队日夜轮守,但有人自兰陵而出,远远便乱箭射杀,尸体就地焚烧,黑烟数月不绝。</p>

齐地始有“秦王生,齐人死。秦王死,齐人生”等歌谣传播。田氏三兄弟因前些时日购买瘟病牲畜,拯救了一批百姓。有了仗义疏财,义薄云天的名声,一时间来投者云集。</p>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p>

会稽郡,会稽县。</p>

始皇帝来到尉缭宅邸。</p>

甫一入内,始皇帝便面有惊诧之色,尉缭的宅邸比他的行宫都差不了太多。</p>

亭台楼阁,曲水流觞,廊亭百转千回,入内犹如走迷宫。</p>

对比在咸阳,尉缭当国尉时的宅邸,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p>

始皇帝见此,立刻就明白为何尉缭要离他而去,为何要一再说他刻薄寡恩。</p>

为《秦律》所严格管控的关中,没有肆意享乐的土壤。</p>

而尉缭,显然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p>

“老臣尉缭,拜见陛下。”</p>

尉缭还是和在咸阳时一样,做足了礼数。</p>

一把年纪了还跪在地上,低着头诚声道。</p>

始皇帝看着尉缭,想起了当年那个年过花甲,带着不被世人认可的兵书《尉缭子》来到秦国的魏国名士。</p>

不到十年时间,那个魏国名士模样没怎么变,但心,却是大变特变。</p>

何止是尉缭,当年还是舍人的王绾,做了右丞相以后,变得也很大。</p>

始皇帝心里有些堵。</p>

当初打天下的时候,诸君皆是人中龙凤,与朕共商大计。如今天下在手,怎么你们一个个都变了呢?</p>

朕不干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烂事,与你们共富贵,当着你们的面发毒誓,你们为何却都要离朕而去呢?</p>

“会稽比之咸阳,孰好?”</p>

“会稽。”</p>

“为何?是会稽没有朕?”</p>

始皇帝的目光炯炯有神。</p>

“说实话,朕不怪你,你跟了朕数年,当知朕的心性。”</p>

尉缭趴在地上,面朝黄土。</p>

“老臣可以起来说嘛?”</p>

“可。”</p>

老人抬头,眼中水汽氤氲。</p>

起身,站起来的途中腿一歪,身子一倒。</p>

若非始皇帝双手扶住,已是倾倒在地上。</p>

“老臣身衰体弱,还想多活几年。咸阳风沙粗粝,远不及海风养人。且每日点卯画押,时不时上朝正坐一上午,老臣受不住啊。”</p>

“原来如此,朕考虑不周。”</p>

“陛下无错,老臣不行也。”</p>

尉缭引着始皇帝入宅邸,两人对坐笑谈,说些当年往事,聊一些未来战事。</p>

始皇帝先就匈奴,百越两地战事详询,尉缭给的回复极为简单,不看好,不宜动干戈。</p>

秦国已占据天下之地,国土之大,百越匈奴加在一起也没有一半。只要不开战,秦国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大。等个十数年,或许都不用秦国去打,百越就会归顺,匈奴就会朝贡。</p>

“尽是囊中之物,何以急在一时邪?”</p>

始皇帝赞道:</p>

“真乃高论,百越距会稽不远,你可愿为秦招募?”</p>

尉缭婉言道:</p>

“毒虫之地,未化之民,尉缭不能近,近恐丢命也。”</p>

“原来如此,朕又考虑不周了。”</p>

“陛下无错,老臣不行也。”</p>

在这之后,始皇帝绝口不提起用之事,又和尉缭聊了半个时辰,笑着说道:</p>

“聊了这么久,朕都有些乏了。你却是一如未语前,不见疲态,这就是你说的精力不足?”</p>

尉缭神色不变,拱手恭维道:</p>

“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老臣身体早就困顿不堪,疲乏难耐。但见陛下,老臣喜不自胜,精神异常兴奋,连带着身体也不知疲累了。”</p>

始皇帝第三次说道:</p>

“原来如此,连累你拖着疲劳与朕交流,是朕考虑不周,你快下去休息罢。”</p>

这一次,始皇帝没有留出气口,给尉缭说多余话的时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