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国内外局势突变(1/1)

作者:千户陈公

东晋,我来了!第35章 国内外局势突变

拓跋珪怯生生地央求道:“母亲,孩儿已经不小了,不劳义父操心嘛。” “十三岁,还未加冠礼,”陈望加重了语气,“不行啊,休要多言!” 然后又对呼延珊不悦地道:“阿珊,你也不要太骄纵啸儿,我闻他整日里在练武场练剑,还是得多读些书,否则长大也仅是个赳赳武夫。” “是,夫君。”呼延珊柔声应道。 陈望看着几个儿子,严肃地道:“你们的舅父(王恭),姨丈(郗恢)还有长康叔父(顾恺之)皆乃饱学之士,此次未与我一起西征,我会让他们抽空过来教你们经史、儒学,你们要用心学习。” 陈何、陈啸、拓跋珪一起答道:“遵命,父亲。” 陈望咽下一口胡饼后,吟哦了起来: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说完,抓起案几上的布巾擦了擦嘴,起身向后院走去。 来到书房后,在案几上铺开一张小型牛皮地图,又仔细看了起来。 作为全兖州的决策者,他的每一项指令或许关乎到一州的兴亡,他是总览全局,站在顶峰最高处的人。 其他人即便再才华横溢,文武全才,那也是站在半山腰。 留守的毛安之、王恭、郗恢、顾恺之四人皆乃自己亲戚和亲信,江绩、戴遁是曾经父亲手下的老将。 这些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自己忠心不二。 有一个稳固的大本营是自己征战在外的最大保障,千万别出什么差池啊。 他想起焦夫人的来信,又看起了西北角的凉州,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不禁心惊肉跳起来。 吕光! 怎么把他给忘了? 淝水之战前苻坚和自己达成友好协议,让他过流沙远征西域诸国。 他如果回来怎么办? 不禁陷入了沉思中…… ———————————————————— 转眼间,时间来到二月二十日,离西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一早,陈望来到郡衙,有骁骑营军兵递上来一份急报。 陈望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鲜卑伪燕王慕容垂,东渡黄河后,扶馀人馀蔚和鲜卑人卫驹各自率领本族兵马加入,外加黄河两岸地散落居住的慕容鲜卑族人听闻慕容垂扯起造反大旗,纷纷来投。 他的诸多子嗣中,最为骁勇善战且有雄才大略的慕容农,原本是被困在邺城里,闻听父亲已经起事,偷偷逃出邺城,在列人(今河北邯郸市肥乡区东北)招兵买马,聚集了五万多人。 后大败苻丕派来追剿的氐秦名将石越,并斩杀之。 然后,慕容农率部前来与慕容垂会师。 慕容垂改秦建元二十年为燕元年,服色朝仪,皆如旧章。 以前岷山公库官伟为左长史,前尚书段崇为右长史,荥阳郑豁等为从事中郎。 立世子慕容宝为太子,封从弟慕容德等十七人及外甥宇文输、舅子兰审皆为王;其余宗族及功臣封公者三十七人,侯、伯、子、男者八十九人。 鲜卑人可足浑谭集兵得二万余人,慕容垂旧部平幼及其弟平睿、平规亦率数万人一起来到邺城外。 短时间内鲜卑燕国(史称后燕)聚齐二十多万人马,声势浩大,兵临邺城城下,团团包围。 慕容垂的动作之快和人马之多,远超了陈望的想象,淝水之战后的重头戏上演了。 这真是一鲸落万物生。 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 镇守邺城的苻坚庶长子苻丕虽然师从于氐秦名将邓羌,且从小久负盛名,宽厚仁义、聪慧好学、博览经史,但离慕容垂的水平还是有不小差距。 慕容垂是谁啊? 五胡十六国部分故事出自于《晋书》列传第四十四 时安已遣兄子玄及桓伊等诸军,冲谓不足以为废兴,召佐吏,对之叹曰:“谢安乃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 俄而闻坚破,大勋克举,又知朱序因以得还,冲本疾病,加以惭耻,发病而卒,时年五十七。 赠太尉,本官如故,谥曰宣穆。 赙钱五十万,布五百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