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刺史府午宴(1/1)

作者:千户陈公

东晋,我来了!第168章 刺史府午宴

“大……大娘,高炉酒太烈——”陈望刚要求情告饶,被司马熙雯打断道:“休要多言,你们男子本应喝两觞的。” 旁边王法慧一脸得意地朝陈望挤了挤眼睛。 司马熙雯接着道:“以后我们吃饭,慧儿可以饮酒,其他人随意,这点酒我还管得起。” “大娘,你莫要娇惯于她。”陈望一脸苦笑道。 司马熙雯那双眼角微微上挑的杏眼圆睁起来,斥责道:“怎滴?那我还要娇惯你吗?” 众人哄堂大笑中,丫鬟们端着酒盏、酒觞走了上来,在每人面前的案几上摆放下并斟满。 司马熙雯举盏,环顾四周,粉面一沉,脆声道:“陈安和望儿回来之前,我已与你们说过,虽然顾儿被押解建康廷尉府,但多亏望儿万里之遥日夜兼程赶回,才未酿成大祸,你们别以为望儿是要大意灭亲,他是在挽救顾儿一错再错。” 说着,司马熙雯的眼光在陈鲁之脸上停留了片刻,接着道:“今日是我回谯郡后和望儿与二新妇吃的的陈安却对各种形势有着敏锐的判断力。 陈望这种级别的人虽然不屑把孙泰一类的江湖妖道作为对手,但自己如果不能替陈望解决掉这个后顾之忧,那是自己的失职了。 现在是司马道子和孙泰联手了,那么司马道子也就列上了他要警惕和针对的名单中。 只听陈望又缓缓地道:“我闻令姜来了谯郡后,兖州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是啊,次伦的梁州刺史、书夏的豫州刺史,名义上是升了官职,但离开了兖州,我们损失了两员大将啊。” “朱序和桓伊皆出自兖州,受父亲大恩提携,忠贞不二,功勋卓着,不该阻拦他们升迁,但梁州和豫州都没有多少地盘,也就一两个郡而已,分明是谢公在有意削弱我们实力。” “另有谢玄在京口将北府兵的兖州旧人清出队伍,孙无终、刘牢之等人皆已表态效忠于陈郡谢氏。” “这样,叔父,他们清除的那些人,你暗中派人找寻他们,有多少算多少,都来谯郡,我们任用。” “好,我马上派人去办。” “桓温死后,桓冲势弱,听说桓豁又重病不起,而王彪之也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龙亢桓氏和琅琊王氏后继乏人,陛下和谢家视我们颍川陈氏为眼中钉肉中刺了,我们接下来首要任务得多招揽人才,发展经济和农产。” “长公子所言极是,现今真是到了一个特殊的时期了,何况我们谯郡在东、西、北三面处于强大的氐秦包围之中。” “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在姑臧时曾遣长康入长安拜见苻坚,递上了降表称臣纳贡,不知氐秦灭代后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凉州。” “凉州现在的控制权竟然在长公子之手,我是万万没想到啊。”陈安一脸肃然,心悦诚服地道。 陈望不无忧虑地叹息道:“唉,我本也无此意,一是陇西民风淳朴,情深义重;二是那张天锡骄奢淫逸,宠信嬖人,着实无能;击退苟苌后,又多了我一块儿心事。” “长公子不必担忧,凉州地形唯一可攻取之处都为黄河环绕,只要防御严密能抵十万雄兵。” “但愿处之在黄河沿岸前线重镇的青石津、石城津两处能照我吩咐行事,可保凉州无虞。” 陈望看向远处在花丛中飞舞的几只蝴蝶,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姑臧,不禁出了神。 良久,他缓慢而又郑重地道:“叔父,‘孙子曰: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我如今回来了,您下一步的差事可以重点放在用间上,务必尽量做到准确和提前,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小国在列强夹缝中生存的重要法宝,和我们兖州目前形势一般无二。” “是,长公子回来后,我就轻松多了,下一步着重加强管理用间方面。”陈安点头答道。 陈望扔下树枝,拱手施礼道:“如果情报都提前获得不了,我就等同于瞎子过河,有劳叔父了!” 慌得陈安赶紧还礼,神色肃然,坚定地道:“一定不负长公子之嘱托。” 之后二人又谈了许多,但整个大晋的未来和最高层面的世族利益纠葛陈望无法与陈安沟通,不是信不过陈安,而是陈安的格局仅限于此。 这也是当年父亲陈谦安排柏杰去朝中担任尚书仆射一职,而非第一亲信陈安的原因。 量才而用,人尽其才,也是大领导们终生研究的课题。 做到了一定的位子,其实工作很轻松,只需干两件事足矣。 一是把握大方向 。 二是选拔任用有能力及可靠的手下。 翌日晨,天蒙蒙亮,谯郡北门外来了黑压压一大片人,薄雾中,一眼望不到尽头。 有人在城门外大声喊道:“守城军兵,速开城门,武卫将军到了!” 声音在空旷的平原上传出老远,惊起飞鸟无数。 守城校尉一看,不敢自行决定,派人飞报今夜值守的城防指挥使,兖州别驾郗恢。 郗恢在睡梦中被叫起,从南城门箭楼飞马赶来。 向下一看,是兖州军装束,最前面的那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虎背熊腰,正是毛安之。 忙在城上高声喊道:“武卫将军,为何带这么多兵马入城?” “道胤,你小子休要赘言,快开城门,我跑了一夜。”毛安之在城下高声喊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