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改革开始之1(1/1)

作者:春光不外泄

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第145章 改革开始之1

现代化军队,暂时只有禁卫军会慢慢转变,大明其他军队还是老样子不会变。 军服什么的也暂时不会改变,军衔会用军牌代替。 “北征之时,就是大家立军功的机会,到时候军功说话!” “明白!” 所有人都是神采奕奕,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所有人都想在新军里建功立业,等于是所有人从头开始,一切以自身能力说话。 “殿下,军籍,军纪,军需管理,臣想推荐一个人。” 李景隆想到殿下说过的这三点,殿下让他去管理,他是真管不来这种文书工作,就想着让别人来干。 “哦?你想推荐谁?” 朱雄英看着李景隆,这人确实不适合干这些事情。 禁卫军内还要有一个军事参谋长委员会,管军籍,军纪,军需,战术安排等一切职权,指挥权跟领兵权要分开。 武器跟军需也要分开,每个单位中也要下放参谋员,这些人就是现在那群军校读书毕业之后的人。 任何改革,无论是政改,还是军改,都要开一个头来试验一下效果。 所以皇家亲卫禁卫军就是最好的实验部队。 “此人叫做铁铉。” 李景隆直接就想到一人,继续道:“目前铁铉在都督府任断事。”(正六品) “他读书很好,给将士们调解问题也都做的不错,让他来管理参谋这些文书工作正合适。” 说完,他嘿嘿一笑。 “调兵权你都不要?” 朱雄英有点不理解,难道堂堂国公还想上阵杀敌嘛。 “我喜欢杀敌,不喜欢坐在后面看,再说调兵权,没什么用,又不能去打仗。” 李景隆无所谓什么调兵不调兵的,不过也就是一张调令而已,还是亲自上阵杀敌过瘾多了。 “那随你吧。” 朱雄英淡笑着摇摇头,看来李景隆根本就没搞懂参谋长是什么意思,不过他现在也不想过多解释。 因为禁卫军的发展跟大明其他军队不一样,说白了,不属于大明国防军队,属于皇家亲军。 所以,禁卫军跟大明其他军队最终的制度是不一样的。 “这禁卫军,确实是略微逊色南方学子一点,不过也差距不大,无伤大雅。” 朱标也是发表看法。 朱雄英也凑过去看了起来,心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江南几省,控制经济,教育。 学子当然也都是精英,这个时期的大明,南北是有隔阂的,前几轮科举,都还好,至少还有十几个北方学子。 洪武三十年那一场科举,直接是明目张胆的把所有名额全给了南方学子。 “杨士奇,方孝孺的文章如何?” 朱雄英忽然有点好奇的看着齐泰。 “回殿下,方孝孺没有参加科举,他又找我求推荐了,想直接进翰林院,不过我拒绝了。” 齐泰说着,又道:“至于杨士奇的卷子,乡试落榜水平,在这次科考的学子当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直接淘汰了。” “解纶,解缙两兄呢?” 朱雄英又问,这两人他还是比较关注的。 “解纶三甲六十七,解缙三甲第十。” 齐泰道。 “这个卢原质,从一甲下放到三甲去,提一个北方学子上来。” 朱雄英指着名单上的一个人,道:“三甲二十九,邸(di)鹏不错,北方学子,提一个上一甲第三。” “皇爷爷,孙儿认为这样更好一点,这个卢原质是方孝孺亲戚,浙江人,浙江人太多了,不合适。” 说归说,但是最后决定还是老爷子说了算。 “嗯,这个邸鹏的卷子也还可以,就依你说的办。” 朱元璋当然没意见,乐意让雄英多多发表建议,只要不是太离谱,是有道理的建议,他就会支持。 次日放榜之后。 朱雄英就选了一些人见面,聊了一下,然后就直接安排去填补练子宁大案空出来的缺口,而不是进翰林院历练。 三日后的朝会。 新科进士面见陛下,然后老爷子象征性的点评了一下,就开始议事。 大多也就那些来来回回的事情,没什么特别的,最近除了朱雄英搞出来的事情之外,还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陛下,臣认为货币方面,有点很多弊端。” 齐泰在朱雄英的示意之下,站了出来。 “哦?说说看。” 朱元璋笑道,他其实早就知道了,雄英这两天拿了一本货币论的书籍给他看,有很大的收获,连眼界都开阔了很多,所以货币改革他是赞同的。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和朱标去兵工厂看过,发现新火器的弹药需要大量的铜矿,以及其他技术也需要用到铜,是工业科技发展的比较需要的材料之一。 再拿铜做为货币,有点不合适了,再则,大明宝钞他搞出来,也想有更好的意义和效果。 “咱们大明目前的货币太乱了,有金银,铜钱,实物,朝廷发行的大明宝钞,但是国库收税却不收大明宝钞,铜钱也极少收,只收实物和部分白银,实在是不合理,于民生不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