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岳飞建强宋第198章 来同归于尽
周邦彦的土地改革,赵涛,苏轼,一些书生,一起研究出来的方法。 如果河北和山东做了试点,普及全国。 可以有效的抑制土地兼并,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举措。它不仅能够保护农民的权益,还能够促进税收 土地大多数都集中在世族手里, 普通农民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土地资源,导致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而土地兼并的发生,使得世族豪绅们能够通过土地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力,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化。 摊丁入亩,就是人和土地都要税收。 而且土地越多,人口少的话,就会加大税收。 人口多而土地少就减少税收。 这样一来,让所有的世族豪绅都要交大量的税。 这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土地分配不公的方法。 朝堂上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是地主,即使不是地主,家里也有着地主亲戚和上好的良田, 财富和土地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然而,这项国策却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他们知道,这个国策如果要实行下去,将会严重地损害他们的利益。 将会失去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也将会受到威胁。 他们开始感到不安和恐惧, 作为大地主的蔡京,第一个反对:“皇上,此法不行啊,这样一来,有大量的人会涌进山东,河北地区。会使全国人口不均,引起动乱的。” 赵涛见蔡京反对,心里立马不满起来。 我手里还有你的把柄了, 竟然反对,你不会不知道周邦彦是我的人。 蔡京说了话,后面蔡京一党,纷纷出来: “皇上,蔡太师所言极是啊,山东,河北两地,本不是鱼米之乡,土地也很贫瘠,那里土地可以按旧律安排,大宋就是按老祖宗的方法才使国家如此富裕,不可乱改国策。” “皇上,土地是国家根基,不可乱改啊!动一发而牵全身啊。” ”皇上,····“ 皇上。 朝堂站出了一半大臣反对。 赵涛看着这些人 我靠 蔡京不愧是蔡京啊。 稍微动一动,就那么多人跟随。 此时的周邦彦心里十分紧张,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提议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反对。 本以为自己的想法是为了国家着想,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好处,可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其实周邦彦想错了,他和赵涛,苏轼研究出来的国策,所有人都知道对国家有好处,但是对国家有好处的条件是牺牲他们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反对。 周邦彦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如果他回家这样说,家里人也会反对这样的国策的。 周邦彦默默地听着众人的反对声音,没经历过朝堂争斗的周邦彦,心里觉得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他开始怀疑自己,心跳越来越快,手心里也冒出了冷汗。 不由自主的看向赵涛。 赵涛见周邦彦脸色难看。 给他一个坚定的眼神,意思一切有我在,不必害怕。 周邦彦看着赵涛的眼睛,那是一种充满信任和支持的眼神,在那一瞬间,他的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有人在他身边支持着他。 赵涛感受到周邦彦的情绪正在逐渐平静下来, 呼吸变得更加平稳,身体也不再颤抖。 赵涛笑了笑站了出来:“蔡太师,考虑的果然周全。” 蔡京见赵涛出来说话,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战。 赶忙说:\"三殿下,过奖了,老臣这是为国家社稷着想。\" :“既然为国家考虑,那你说说怎么解决土地并同的事情。怎么杜绝像梁山,方腊,田虎这样起义再生。” 蔡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赵涛继续说道:“你不知道,那我问问别人。” 说着走到户部侍郎的跟前。 :“刚才你说,国策不能改?朝代更替,宋朝是怎么建立的,你不知道吗?如果不改国策,坐江山的一直会延续下去,怎么会有大宋坐江山的可能,这是不是国策出问题了?大汉如此,唐朝也如此?” 赵涛说完,继续走到另一个反对的大臣身边。:“高御史,现在起义军到处都是,现在方腊还在负隅顽抗,王庆还在逍遥法外,田虎,宋江刚剿灭,动乱又有再起的可能?把土地归置与民,安之与民,让其日出而更,日落而息。人有事可做,有地可耕,这样的事情,你为啥反对。” 高御史被问的哑口无言。 赵涛并没有停留。 用手指着那些官员:‘你,你,还有你,身在庙堂而不忧其民,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动乱的根源是百姓手里没有土地,无路可活,迫不得已才谋反,谁吃饱撑的会冒着杀头去起义,现在你们都反对,好,既然反对,平定方腊,我这次领兵出征,要你们儿子充军,让你们的儿子上。如果再有叛乱,朝堂上有一个算一个,所有直系亲属都给我上前线。” 大臣们看着赵涛一脸严肃决绝的表情,不禁感到一阵寒意穿透全身。 那种冷漠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仿佛告诉众人,你们不同意,我就拉着你们的家人一起完蛋。 如果真的如赵涛所说,那朝堂上所有大臣的家人,都会被拖入深渊。 想着赵涛以前做的事情, 想着赵涛不管不顾的杀了朝堂那么多大臣, 以前有万俟卨,张俊,现在有瑞王,高俅, 哪一个不文高权重, 宫殿内,大臣们面面相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他们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是疯子, 让他冷静下来, 让他冷静下来。 都为刚才一时冲动后悔。 早知道,周邦彦是他的人,就不该反对啊。 都祈祷三皇子千万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 宋徽宗见众大臣被怼的无言。 都战战兢兢的观望。 此时童贯暗骂蔡京。 惹赵涛干嘛。 为了自己免受牵连:“皇上,周大学士的国策具有可行性,现在稳定为重, 每一次征战都是劳民伤财,每一次战争都意味着生离死别,每一次出征都可能是有去无回。 为了国家安宁,为了河北山东两地的黎民百姓,可以实行局部土地改革方案。” 童贯的支持,缓解了朝堂紧张气氛, 童贯说完,一些大臣开始了一面倒的说着周大学士的国策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周邦彦看着纷纷发言的大臣。 心里想,怎么风向变了啊。 那些反对的大臣也不再言语。 那些反对的大臣当然不言语了,再言语,孩子家人就要上前线了,还言语个屁啊。 蔡京只能摇摇头。 懊恼,自己怎么了? 竟然跟三皇子作对啊。 其实也不怪蔡京,这是下意识维护家族利益的举动。 宋徽宗见大家都表示赞同。 :“既然众爱卿都赞同此项国策,就按周大学士办。” “现任,周邦彦为山东河北两省总督。” 皇上还没说完。 赵涛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认为不可。” 赵涛反对, 让所有大臣一脸的懵圈。 也紧张了起来, 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三皇子不会就是要在场的官员子女上前线吧。 都一脸紧张的看着赵涛。 宋徽宗也有些纳闷, 赞同的是你,反对的也是你, 这是什么操作。 :\"胡闹,你以为朝廷是你儿戏的地方,想反对就反对,想赞同就赞同。” 赵涛见皇上理解错了意思。 :‘儿臣认为,周大学士,初入官场,能提出如此好的国策,实属不易,但是去具体实行,虽然是两省的试点,还是资历不够,经验也不足。” 赵涛说出来这话。 所有人都觉得有道理。 宋徽宗也微微点头。 :“考虑的很周全,你觉的让谁担任这个总督比较好。” 赵涛笑了笑:“总督还是周大学士担任,负责具体的事情操作,毕竟此国策是他提出,也只能他去完成,别人完成,那样会事得其反,但是要派一个钦差大臣担任土地改革统领全局。” 此话一出, 朝堂的人精们 都明白了,这是要人当周邦彦的挡箭牌啊。 眼神都躲闪了起来。 宋徽宗也想明白这一点, 但是不能说明。毕竟刚才涛儿说种周大学士,确实资历浅。 :“涛儿,你认为谁最合适?” 土地改革这是惹众怒的事情啊。 这时候,朝堂大臣们都屏住呼吸,不敢出声,生怕自己被赵涛盯上。 此时朝堂一下安静了, 有的大臣偷瞄了赵涛一眼,又赶忙收回来。 赵涛看着众人各式各样的表情, 不由的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