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重返庙堂(三)(2/2)

作者:虫豸

摄政大明第1009章重返庙堂(三)

这一次,德庆皇帝的表情稍有柔和,终于是心动了。

沉思良久之后,德庆皇帝又问道:“这封奏疏之中,你还举荐了阁老左兰山离京前往山西、继任山西巡抚之位,也是为了你下一步的商税整改计划?”

赵俊臣依然点头,道:“陛下圣明,一眼就看穿了臣等心思!联合船行已经走向正轨,朝廷东南数省的商税整改也已经初见成效,仅仅是半年时间,朝廷的商税收入就增加了三倍有余,今后还会越来越多!

所以,臣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把商税整改推行到西北数省,效仿联合船行的成功案例,也把晋商、陕商联合于一处、为朝廷效力!更何况,山西乃是直隶与陕甘三边的必经之路,等到朝廷正式收复河套地区之后,这个位置也是至关重要,关系到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的后勤补给,绝不能有任何轻视!

这样一来,朝廷就必须向山西境内派去一位拥有足够份量的重臣坐镇!臣思来想去,还是以左兰山左阁老最为合适,他不仅是份量足够,也懂得一些商税整改的事情,由他担任山西巡抚,朝廷的各项政策就可以迅速推行了。”

德庆皇帝再次沉思良久,终于是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两件事情就按照你说的办吧!等到明天的朝会之上,朕就会宣布左兰山的任命不过,朝廷与安南伯接触的事情,你就不要插手了,朕自然会另派一位合适人选前往福建联络郑芝龙,你只要帮着参谋一下就行。”

赵俊臣的诸般说法固然是有道理,但德庆皇帝是绝对不允许赵俊臣与安南伯郑家建立太紧密的关系的。

这两股势力若是勾搭在一起,即使是德庆皇帝也会头痛不已。

相较之下,任命左兰山为山西巡抚就只是一件小事情了,虽然是扩张了赵俊臣的势力影响,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扭转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只要是朝廷财政彻底迈入正轨、短时间内再无忧患,德庆皇帝也就无需依赖赵俊臣的理财手段,到时候再是想要拔除赵俊臣的势力也未必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至少,德庆皇帝如今就是这般想法。

德庆皇帝却不知道,赵俊臣早已经派出了自己的使者许庆彦,这个时候已经护送着的家眷族人,快马加鞭的奔向福建境内了。

但表面上,赵俊臣依然是一副恭顺模样,连忙答应了下来。

谈完了这些正事之后,德庆皇帝又与赵俊臣说了些家常,还刻意夸赞了如今已是贵为惠妃的赵颖儿,表示赵颖儿进宫之后一向是表现贤惠妇道,深得德庆皇帝的喜爱,今后还要寻机再抬一抬赵颖儿的位置。

很显然,这是德庆皇帝对于赵俊臣又一次的刻意安抚了。

说到赵颖儿,德庆皇帝似乎是联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伺候惠妃的那个侍女叫做张招娣的女子,你可有一些了解?她的家世如何?为何会留在惠妃身边伺候?”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赵俊臣则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一丝疑惑与思索,似乎是无法在神医出手诊治的缘故,你与老七存着这层情谊,也一向是关系不错,又何必是舍近求远?你回京的时候,朕刻意安排老七去迎你,究竟是为了什么,你也要好生琢磨琢磨,切不要让朕心中失望!”

听到德庆皇帝的隐晦警告,赵俊臣微微一愣,依然是态度恭谨的垂首答道:“臣明白了!”

御书房内,等到赵俊臣离开之后,德庆皇帝若有所思。

按照德庆皇帝的原先安排,太子朱和堉今后遭到废黜之际,赵俊臣就应该是扮演一个发挥了关键作用的主要推动者,甚至是成为太子朱和堉遭到废黜的直接原因。

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就会引来百官的猜忌、清流的敌视、以及朝野的批评,他原本已经逐渐扭转的声誉也就会再次变得狼藉不堪。

然而,赵俊臣返京之后的告病不出、以及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突然结盟,却是彻底打乱了德庆皇帝的如意算盘。

“事情有了变化,但未必就是坏事!等到老三处理了藩王的事情返回京城之后,朕就要与赵俊臣摊牌,让他出面推动废黜之事!朕就不信了,赵俊臣到时候还敢违抗朕的旨意不成?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背叛了他与老三的结盟,也一样会声名狼藉!这件事情,容不得有变!”

另一边,赵俊臣离开了御书房之后,也是一路若有所思的走到了午门之外,打算去户部衙门坐镇,出手处理漕运的事情。

不过,赵俊臣正准备乘轿的时候,却发现李成儒正站在不远处,表情复杂的等候着自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