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第九百六十一章御书房内的阴谋(一)
……
……
就在赵俊臣启程离开花马池营的同时,紫禁城的御书房内,德庆皇帝也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此时,德庆皇帝面前的御案之上,摆放着好几沓又高又厚的奏疏,皆是最近三个月以来陕甘境内各级官员呈送到京城中枢的奏本。
这些奏本的来源并不相同,有些是来自于赵俊臣,有些是来自于梁辅臣,有些是来自于李如安,还有一些则是来自于陕甘境内的诸位封疆大吏。
这些人的立场不同、见识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有不同,所以他们的看法与观点,往往也是截然相反、大相径庭。
若是见识与经验稍有不足的皇帝,见到这些观点各执一词、意见相互冲突的奏疏,必然是无所适从、头昏脑涨,只觉得纷繁芜杂、扑朔迷离,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相信谁才好。
但德庆皇帝的经验与见识皆是不缺,又精擅于帝王心术,所以他轻易就可以去芜存菁、辨明真伪,这些奏本之中有哪些观点是属于客观事实、又有哪些观点是属于个人偏见,有哪些说法是属于夸大其辞、又有哪些说法是属于刻意遮掩,德庆皇帝只需一眼就能判断出大概。
最终,综合了所有奏疏的观点之后,陕甘三边这段时间以来的局势全貌,也就尽数展现于德庆皇帝的眼前。
看完了这些奏疏之后,德庆皇帝的眉头微皱,表情有些凝重。
愈是了解陕甘三边这段时间以来的局势变化,德庆皇帝对于赵俊臣就愈发是心中忌惮。
接着,德庆皇帝又从自己手边拿起了两份奏疏。
这两份奏疏,一份是赵俊臣刚刚送到京城的请功奏疏,另一份则是梁辅臣同时送到京城的密疏。
梁辅臣的这份密疏之中,只是详细向德庆皇帝解释了花马池营的目前局势、以及收复河套的进度安排,并没有透漏自己被马匪绑架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梁辅臣准备这份密疏的时候,尚还没有确定赵俊臣就是指使马匪绑架自己的幕后元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并不光彩,即使是梁辅臣也不会主动揭露己短。
至于赵俊臣的这份请功奏疏,自然是全歼蒙古联军之后的请功名单了。
请功名单之中,总计有五十二人名列其中——赵俊臣当然是毫无争议的名列于晟德名列晟德。
“这个陕西巡抚章晟德,朕倒是有些印象,此人的官誉不错,也一向听话,他的历任上司皆是对他评价不俗,但他从来都不会参与党派之争,一直是保持中立、和光同尘,这样一名官员应该不会死心塌地的追随赵俊臣……
梁辅臣的判断也是与朕相同,认为章晟德并没有被赵俊臣收买,任谁出现在赵俊臣的位置上,这个章晟德都会忠心办事……这样一名官员,倒是可以提拔一番,但也不能大意,暂且先把他调入京城中枢、暗中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做决定……”
接着,德庆皇帝的目光不断往下移动,心中也是不断做出了决定。
“请功名单的第四位,乃是禁军援兵的主帅关武元,不论是梁辅臣还是王寿,皆是对她评价极高,倒也称得上是朕的嫡系,据说还是关公后人,在禁军二十六卫之中的威望极高,显然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帅才……
此人的军功也是极高,若非是他镇守阶州城期间死死拖住了蒙古联军,赵俊臣也绝无可能会有后续全歼蒙古联军的赫赫战功!按理说,这般功绩就算是位列于请功名单第二位,也不会有多少争议,但他最终只是位列于请功名单的第四位,这显然是赵俊臣刻意打压他的缘故……
恩,梁辅臣的密疏之中也有证明,说是赵俊臣与关武元之间的关系较为恶劣……这样一名将领,倒是值得朝廷重点提拔、委以重任!正好是京营大都督肖勉已经老迈,关武元倒是一个合适的接替人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