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朱和坚定计(2/2)

作者:虫豸

摄政大明第四百三十六章朱和坚定计

然而,面对赵山才的规劝,太子朱和堉依然是固执摇头道:“山才先生的建议固然有道理,但你却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赵俊臣乃是一个声名狼藉的贪官,整顿商税这般重要的事情,我又如何能交给他负责?依他的贪婪秉性,必然会趁机浑水摸鱼、贪污挪用,到了那个时候,只会让朝廷与百姓的利益受损,所以我绝不能将此事交给赵俊臣负责!”

太子朱和堉说完之后,一众“太子党”官员竟是纷纷喝彩!

在此之前,“太子党”众人只想到了自己的名声,却没有想到赵俊臣的贪官秉性,以及朝廷与百姓的利益,如今得到太子朱和堉的提醒之后,却是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这才是当朝储君应有的胸襟与眼光!

“只要赵俊臣能够有效的整顿商税,能够大幅提高国库的收入,那么朝廷与百姓只会收到实惠,即使赵俊臣趁机贪污挪用了一些,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赵俊臣还能永远的贪污下去?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面对朝廷的百年大局,又何必着眼于细微之处?”

有那么一瞬间,赵山才很想要这样质问太子朱和堉与“太子党”众人。

不过,赵山才终究还是忍住了。

因为赵山才很清楚,一旦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质问,那么“太子党”众人就会将自己视为异类,并且逐渐的疏远自己,到时候他再想要说服太子朱和堉听从自己的建议,就难上加难了。

毕竟,这不是策略的分歧,而是理念的分歧。

于是,赵山才再次沉默片刻后,却是换了一种说法,再次规劝道:“太子殿下的想法,确实有些道理,但太子殿下您想过没有?赵俊臣的理财之术,深受陛下的信任,他又是当朝的户部尚书,即使您没有主动提出,陛下也一定会让赵俊臣接手商税整顿的事情!

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商税整顿的事情您恐怕就再也无法插手了,这也就意味着您在这件事情上遭遇了彻底的失败,而赵俊臣得到了这般权柄之后,他的势力也必将会大幅提高、再难抑制!如此种种,皆是对您有百害而无一利!反之,若是您主动举荐赵俊臣,那么赵俊臣即使负责了商税整顿的事情,也只会成为您的帮手,到时候您依然可以参与此事,并且还可以设法抑制赵俊臣的权势扩张!”

若是赵俊臣本人在场的话,听到赵山才的这一番话,必然会大吃一惊。

因为,太子朱和堉如若当真是就这样被赵山才说服的话,那么赵俊臣的许多后续计划,就皆有可能会遭遇失败。

这个赵山才,不愧是赵俊臣最为看重的谋士智者,依照他的种种计划,不仅太子朱和堉所遭遇的恶劣形势将会逐步扭转,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抑制赵俊臣的日后发展!

可以说,只要赵山才继续辅佐太子朱和堉的话,朱和堉对于赵俊臣的威胁必将会大幅提高,成为赵俊臣无法忽视的劲敌。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太子朱和堉能够听从赵山才的建议。

然而,朱和堉即使是成长了许多,但他的固执秉性却绝非是朝夕之间能够扭转的。

所以,听到赵山才的规劝之后,太子朱和堉固然是觉得有道理,但心底深处依然是感到排斥。

于是,太子朱和堉终于是想到了七皇子朱和坚的存在,觉得七皇子朱和坚的才智眼光同样是十分高明,必然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太子朱和堉转头向七皇子朱和坚问道:“七弟,关于山才最后一点建议,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可有什么想法?”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询问,场上众人亦是纷纷回想起了七皇子朱和坚的过人之处,也皆是将目光集中在朱和坚的身上。

然而,对于太子朱和堉的询问、以及众人的注视,七皇子朱和坚却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只是静静的打量着眼前的赵山才。

七皇子朱和坚的打量目光,看似十分温和,但隐藏在温和之下的情绪,则是深深的忌惮与冷冽的杀机!

听到赵山才的诸般建议之后,七皇子朱和坚愈发觉得,眼前的赵山才的威胁十足,能力眼光皆要比想象中更高许多,所有的谋划皆是一针见血、直至本质!自己与赵俊臣合力为太子朱和堉布下的死局,竟是险些让赵山才三言两语给彻底化解掉!若是让他继续辅佐太子朱和堉的话,太子朱和堉的诸般隐患就必然会逐渐消除,那么自己对储君之位的觊觎也就永远无法实现了。

“此人绝不可留,必须要尽快解决!决不能让他继续辅佐太子朱和堉!”

朱和坚暗暗下定了决心。

不过,朱和坚最擅长掩藏情绪,所以他心中虽然是杀机四溢,但目光却显得十分温和。

打量了赵山才片刻之后,朱和坚突然是轻轻一笑,并没有回答太子朱和堉的询问,只是点头赞赏道:“你就是何明老师的关门弟子赵山才?听闻何明老师已是将自己的一身所学尽数传授给了你,如今一见,果然是才智过人、非同凡响!当初,我也曾在何明老师门下学习诗书,说起来,你我也算是师兄弟了。”

说话之间,朱和坚的表情十分亲切,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顿了顿后,朱和坚又说道:“刚才,太子殿下也曾向我询问对策,然而我仓促间只是想到了‘设法取得父皇谅解’这一步,并且只是一个大略的方向罢了,并不似你的方法一般详尽可靠……何明老师果然是没有找错传人,太子能够得到你的辅佐,何其之幸?”

另一边,赵山才也终于知晓了眼前之人的身份,竟是传说中的七皇子朱和坚!

在此之前,赵山才见朱和坚虽然是年纪轻轻,但已是气度雍容,十分不凡,还可以与太子朱和堉并肩而坐,身份必然是十分尊贵,但因为“皇子不得参政”的惯例,赵山才却是一直没有往这方面猜想。

听到朱和坚的夸赞之后,赵山才连忙垂首谦虚道:“七皇子殿下您过誉了,学生的诸般想法,皆已是构思多日,可谓是准备充足,而七皇子殿下您能够在仓促之间就想到根本之处,却是远胜于学生了。”

与此同时,借着垂头的动作,赵山才也掩饰了自己眼中的震惊与忌惮!

当初,前任太子太师何明考虑到自己年纪渐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撒手人寰,但又不放心太子朱和堉的处境,所以就收下了赵山才作为关门弟子,将一身所学尽数传给了赵山才,希望赵山才今后可以代替自己辅佐太子朱和堉——这也是赵山才投靠太子朱和堉的真正原因!

在此期间,何明也曾向赵山才详细介绍了京城里的人物与形势——按照何明的说法,等赵山才进入官场之后,有两个人一定要千万留心,节。

……(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