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便是《通变篇》“二有一乎?”

“二有右乎?二有左乎?”

此篇今人看来,更是完全不知所云。

怕是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要讨论一二、左右。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左就是左,右就是右。

还需要来提问故作惊人之语吗?

这明显就是受到了古今字义流变的影响。

回归到易经就会发现,先秦,一往往被用来描述本源、内涵、整体,二则是列举其外延类别。

一到二往往是概念的缩小限定。

二是在一基础上的限定,任何二都不能包含完整的一。

比如白马这个二就比马这个一的概念范围更小。

白马也不可能保护所有的马的类别。

左右是二的并列为关系,简言之,左右并列为二。

如白马,黑马中的白黑就是并列为二,但左二与右二不同。

这一篇中描述的是名家的分类逻辑。

分类逻辑:节提问第一个干脆是让“列举当前哪些做到名实相符的名称,并解释概念内涵与外延?”

第二个则是“共性与个性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在什么情景下谁更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