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讨价还价
已经架着牛车跑出去老远的张卫国陡然打了个寒颤。
他看了眼天气,摸了摸鼻子,嘀咕了一句:“我是不是得找个媳妇儿了啊……”
话音刚落,脑子里竟然,上面提到了咱们厂,供销社的人跟我说,好多客人都是给江安市的亲戚朋友带的!”
有人迷迷糊糊道:“江安晚报?哪儿的?”
话音刚落,边上就有村里人道:“就咱们市里啊!
江安市!
这你都不知道!”
其实哪里是不知道江安市,是不敢置信,长桥大队竟然能有人在江安晚报上刊登文章,文章里还给家具厂宣传了,还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顾莲眼睛一亮,赶紧展开报纸一看:“真的有!
好长一篇文章!
!”
比起之前姜琴在泾阳县日报上刊登过的两篇一千字左右的文章,这次的篇幅明显大了不少。
年轻人们忙着搬货,老人们在这方面帮不上忙,只能催促顾莲:“阿莲,快给咱们读读,怎么夸咱们厂了。”
以顾莲的性子,就算是大家不催,她都想给大家念一念。
更何况大家还这么急切得催了。
她更是乐得呲着牙,抖了抖报纸,大声就开始念。
姜琴这篇文章不算长,两千字,快的话,几分钟就能读完。
但她这次却读了有足足二三十分钟。
几乎没读一段,人群中都会有人惊呼一声:“哎呀,这写的不就是我嘛!”
明明文章里几乎没有提到一个具体的人名,就算是有,也完全是姜琴虚构的,至少在长桥大队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
但姜琴写的每个对话,每个细节都太过生动写实了。
仿佛就是大家平时说的话,做的事。
所有人都能在这篇短短的文章里找到像是自己的人。
本来大家是想看看,姜琴同志的文章里是怎么宣传家具厂的,结果听到后面,完全是沉浸其中。
最后听到“泾阳县到这里就读完了。
齐齐发出一声似懊恼似惋惜的喟叹声。
良久,人群中才缓缓有人吐出一句:“真好啊,这样的生活……”
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不光是对泾阳县和家具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同样对县里不少人产生了影响。
百货商店专门卖家具的售货员今天就完全是一脸懵。
一整天从早到晚,连着十来个客人过来,都在问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