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的奏章

李泰与马周商议完毕,马周倒也没马上上书,而是先把与李泰商议的内容进行整理,尤其这件事情关乎朝廷怎么样征税,马周不敢有半分大意。

随着时间流逝,因为来不及把颉利可汗在大朝会前送到长安,所以李世民下令,把颉利先囚禁在洛阳,等到李靖率领大军回来时,一起献俘太庙。

所以大朝会倒是正常举行,跳舞的跳舞,万岁的万岁,基本上大朝会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严谨会议,反而像是在朝堂上群魔乱舞。

而李泰与李承乾都参加了这次大朝会,这是《漕运论》递到朝廷上,一时间朝廷也议论纷纷了起来。

因为马周以高陵码头为例子,详细举例了码头兴盛所带来的丰厚利益。

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缺少朝廷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船只航运百无禁忌,很容易出现违禁品运输,同时这一种流通又带来的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最重要得是漕运本身会吃去大量劳动力,但这些劳动力却并不交税。

这就在无形间削弱了朝廷国力。

所以马周认为,需要对这种消耗大量劳动力的且创造财富的产业进行交税。

这种交税并不是打压这种产业,而是对这种产业的认可,就好像朝廷对农民的认可一样。

因为马周算是越王府嫡系,他突然上奏了这么一封奏章,倒让整个朝廷有几分风声鹤唳。

尤其是那些一直以来都攀咬李泰的御史,在看到这份奏章时都诡异的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向着李承乾看过去。

李承乾感觉到众人的目光,心中默默的想道,“都看我做什么,又不是我指使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